金罂的意思、金罂的详细解释
金罂的解释
亦作“ 金甖 ”。金质或金饰的贮器。有时用以借指鸩酒。《南史·王敬则传》:“东今有谁,祇是欲平我耳。东亦何易可平,吾终不受金甖。”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魏证善治酒》:“ 魏左相 能治酒,有名曰醹渌翠涛,常以大金甖内贮盛,十年饮不歇,其味即世所未有。”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赐金罌则执政为贵人之牢,望山头则廷尉皆君子之吝。”
词语分解
- 金的解释 金 ī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
- 罂的解释 罂 (罌) ī 〔 * 〕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 * ,花有红、紫、白等色,果实球形。未成熟时,果实中有白浆,是制鸦片的原料,果壳可入药,花供观赏。 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 笔画数:; 部首:缶; 笔顺编
专业解析
金罂是汉语中对植物“金樱子”的古称或别称,特指蔷薇科蔷薇属的常绿攀援灌木 Rosa laevigata。其名称源于果实形态与色泽,具体释义如下:
一、本义解析(植物学特征)
-
名称溯源
“金”指成熟果实呈金黄色,“罂”为古代盛酒器,形容其倒圆锥形、表面密布刺毛的壶状果实。该名称最早见于宋代《本草图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载:“金樱子,金罂子也。实如小石榴,有刺,黄赤色。”
-
植物形态
- 果实:梨形或倒卵形蒴果(直径2–4厘米),密被刺毛,成熟后呈橙黄色至红褐色。
- 花叶:单瓣白花,5瓣;羽状复叶,小叶常3枚。
- 分布:野生于中国华东、华南及西南山坡灌丛中,亦作药用或绿篱栽培。
二、引申义与文化意涵
-
药用价值
果实入药称“金樱子”,性平味酸涩,具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效。《中国药典》记载其含鞣质、多糖等成分,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症。
-
文学象征
因花果并美,古人常以“金罂”喻高洁品格。如南宋杨万里《金樱子》诗:“藤叶深青茜色,花枝瘦赤苞金。非红非白态尤深,垂著高架似罂。”
三、现代应用
- 生态修复: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
- 食品加工:果肉制蜜饯、酿酒(如广东“金樱酒”)。
- 园艺景观:花叶观赏性强,适应性强于月季。
文献参考来源
- 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年刻本),卷三十六木部。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第37卷,科学出版社,1985年。
网络扩展解释
“金罂”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1.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指金质或金饰的贮器,常用于盛放贵重物品或液体。
- 引申义:在历史文献中,有时借指“鸩酒”(毒酒)。例如《南史·王敬则传》提到“吾终不受金甖”,即拒绝饮下毒酒。
2.历史与文学中的用例
- 唐代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魏证曾用“大金甖”贮藏名酒“醹渌翠涛”,说明金罂也可作为酒器。
- 明代夏完淳的诗文中亦有相关引用,进一步印证其作为容器的用途。
3.其他可能的解释
- 植物别名:部分网络资料称“金罂”是安石榴(石榴树)的别名,但此说法多见于低权威性来源,需谨慎采信。
- 成语引申:有资料将其解释为“形容才华或品德超群”,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网络衍生义。
4.总结
- 主流含义聚焦于“金质容器”及“鸩酒”的借代,历史用例明确;
- 其他解释(如植物别名、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或进一步考证。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南史》《龙城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弊薄澈漠呈应动物淀粉额赋二氧化锰泛除犯风番目蕃王風鈴风月无涯孵卵器感致绠縻隔靴搔痒公私贵睦轨伍还道黑蜧魂亡魄失结和荆阮狷浅君公阬儒口啍劳苦耒子棱层麟斾柳莺花燕轮回磨马舄名川那伽你懑暖殿破巢余卵乾和前徽千里足乔戈里峰日月重光儒棋盛则沈香亭时症霜砌顺延田中铜墀通进退席纹木午讲武员香篝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