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代禁衛軍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稱“南牙”,兵分隸十六衛,統屬宰相管轄。《新唐書·尉遲敬德傳》:“南衙北門兵與府兵尚雜鬭, 敬德 請帝手詔諸軍聽 秦王 節度,内外始定。”參見“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均在皇宮之南,故稱。 唐 吳競 《貞觀政要·論納谏》:“ 太宗 乃謂 玄齡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少有營造,何預君事?’”《新唐書·高元裕傳》:“ 元裕 諫曰:‘今西頭勢乃重南衙,樞密之權過宰相。’”
(3). 宋 時稱 開封府 之官署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熙陵獎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與僧對弈,外傳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龍潛日,嘗判 開封府 ,故有南衙之稱。” 宋 陸遊 《記太子親王尹京故事》:“或問 太宗 以來尹京則謂之南衙,何也?曰: 開封府 治所本在 正陽門 南街東。然 太宗 為尹,乃就 晉 邸視事, 晉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南衙”一詞的含義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分為以下方面:
唐代禁衛軍分為南衙和北衙:
因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位于皇宮南側,故合稱南衙,代指宰相機構。唐太宗曾提及“南衙事”與“北門營造”之分,體現南衙作為行政中樞的地位。
宋代将開封府的辦公機構稱為南衙,源于其治所位于正陽門南街東側。宋太宗任開封府尹時,因府邸在皇宮南面,故得名。
作為成語,“南衙”可泛指官府或政府機關,強調行政管理職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貞觀政要》等史料來源。
南衙是一個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衤”,其中“讠”是讠部,表示言語有關的意思,而“衤”是衣部,表示與衣有關的意思。
南衙的基本意思是“南方的官署”。南衙在古代是指南方的行政機構或官府,常用于表示地方政府的辦公處所。
南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的官制。古代官署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南衙即屬于地方層級的官署。南衙在南方地區具有一定的權力和職能,負責管理南方地區的事務。
繁體字的“南衙”為「南衙」。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南衙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保持今天所見。在《說文解字》中,南衙的解釋為“南方的官府”,并提到了南朝時期的南衙在南京的情況。
以下是關于南衙的使用示例:
與南衙相關的詞彙有:
與南衙相反的詞彙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您的要求,給出了南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南衙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