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戏的意思、南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戏的解释

即南曲戏文。 宋 元 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和北方的杂剧、院本相对称。由 宋 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一般认为是 中国 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元 代虽不如杂剧盛行,但在南方民间仍广泛流传。 明 成化 、 弘治 以后,南戏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传奇。对 明 、 清 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 明 祝允明 《猥谈》:“南戏出于 宣和 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明 徐渭 《南词叙录》:“南戏始于 宋 光宗 朝, 永嘉 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号曰‘永嘉杂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成熟戏剧形式之一,以下从定义、起源、艺术特点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别称

南戏又称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宋元时期(12-14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以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名称与北方杂剧(北曲)相对,明清时期也被称为传奇。

二、起源与发展

  1. 时间与地点
    诞生于北宋末年(约宣和年间至南宋初),发源于浙江温州地区。
  2. 形成基础
    由温州民间村坊小曲发展而来,融合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等艺术形式,并吸收诸宫调的叙事结构。
  3. 传播与演变
    南宋时期传入临安(今杭州),后衍生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直接影响元明清戏曲发展。

三、艺术特点

  1. 表演形式
    综合歌唱、舞蹈、念白、科范(动作程式),以完整故事为核心。
  2. 剧本结构
    多为长篇,篇幅达20-50出,远超北杂剧的短小体制。
  3. 角色行当
    设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角色,以生、旦为主角。

四、历史地位

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其声腔系统为明清昆曲、弋阳腔等奠定基础,并推动传奇剧的繁荣。现存早期剧本如《张协状元》等,是研究中国戏曲演变的重要资料。

注:部分资料提及“南戏指南京戏”(如),此说法与主流学术观点存在差异,需以温州起源说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南戏

南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源自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江西、浙江等地。南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闻名。拆分部首为戈和戈,笔画为八画。

来源

南戏在古代南方的民间艺术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南戏的表演形式起源于传统的民间歌舞、神佛戏以及地方杂剧。在宋代,南戏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

繁体

南戏在繁体字中是「南戲」,戲为它的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南戏在古代通过「南戲」来表示,其中「戲」字以旁字形式出现。

例句

1. 我们去剧场观看了一场经典的南戏表演。

2. 南戏的表演技巧非常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组词

南戏组词:南戏表演、南戏艺术、南戏剧团、南戏演员。

近义词

近义词:南派戏、福建戏、广东戏。

反义词

反义词:北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