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庙之祭器。喻指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新唐书·李珏传》:“宰相 韦处厚 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参见“ 清庙 ”。
“清庙器”是汉语中的古典词汇,具有双重含义:
一、本义指宗庙礼器 《诗经·周颂》首篇名为《清庙》,其中“清庙”指祭祀周文王的肃穆宗庙,“器”即祭祀所用的青铜礼器。《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本义特指古代帝王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珍贵礼器,包括鼎、彝、尊等承载礼仪功能的器物。
二、引申为栋梁之才 自唐代起,文人常用此词比喻具有治国才能的贤臣。杜甫《赠李十五丈别》中“经纶皆新语,足以正神器。宗庙尚为灰,君臣俱下泪”即以宗庙器物暗喻社稷重臣。宋代王安石《寄赠胡先生》更明确写道:“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天书屡降勗归去,却倚萧寺望清庙器。”此处直接将人才比作清庙礼器。
现代汉语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仍保留该词条,标注其具有“礼器”和“治国人才”双重释义,但主要见于古典文献。学术研究显示,该比喻源于古代“器以载道”的哲学思想,将礼器的庄重性与人才的重要性进行类比,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人才观。
(文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15版;《王安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先秦礼器制度研究》文物出版社2020年)
“清庙器”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字面含义
“清庙”指古代帝王的宗庙(太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器”指祭器。合起来最初指太庙中用于祭祀的礼器。
比喻义
引申为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象征其品德、能力如同宗庙祭器般贵重且不可或缺。《新唐书·李珏传》中提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即用此比喻否定李珏的武力之才,强调治国需德才兼备之人。
“清庙器”既指宗庙礼器,更承载了对栋梁之才的赞誉。其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中,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深层含义。
白骨再肉饱经风雨部从沉没打抖打渔杀家的然二者不可得兼放溜防闲梵呪乖愆贵州省国携海粉汉律宏渺槐衢祸福有命将星井位君子觞亢宿阔落拉齿两闺怜恕历数龙蟠虬结龙团凤饼磠砂闾阎緑鹢昧幽鸣条之事拏东拏西南伯娘母子尼首抛戈弃甲棚橹批纸尾骐麟囚人漆烛杀省舌锋盛事十二月律水瓢邃养条裙眺注童粱问刑官响拓象箸玉杯显圣咸菹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