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子与箱笼。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间闻足下欲观僕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新唐书·萧廪传》:“书成不可露齎,必贮以囊笥。”
“囊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囊笥”指袋子与箱笼,是古代读书人用来存放书籍、文稿的容器。其中:
该词多见于唐代文献,例如:
该词现已罕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用于体现古代文人的书写与藏书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柳河东集》《新唐书》等典籍。
囊笥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盛物的容器”,通常指的是箱子或柜子。
囊笥的部首是竹(⺮),其拆分部首为“囗”(囗囗),拆分笔画为12画。具体的拆分结构为:囗 亠冂土⺅⺝丨
囊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指用来盛放衣物、贵重物品的容器。在古代,囊笥常见于宫廷、贵族家庭以及高级官员等人物的住所。
繁体字的“囊笥”是囊囮〡。
在古代,写“囊”的汉字有多种写法,如今的标准写法是“囗”, 古时还有诸如“⺮(竹)”、“⺷(罒)”等写法。而写“笥”的汉字古时有“⺖(⺈、⺙、⺛)”等写法。
1. 这个小囊笥非常精致,可以用来装饰书房。
2. 她打开囊笥,取出了藏在里面的珠宝。
1. 囊盛: 意为“把物品装入囊内”。
2. 囊括: 意为“完全包含或包围”。
1. 袋子:表示一种装物品的袋状物。
2. 匣子:指一种盛物的小箱子。
1. 密封:指将物品封闭或关闭。
2. 空虚:表示没有被充实或填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