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夕币的意思、夕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夕币的解释

聘问前夕,展视礼物。《仪礼·聘礼》:“及期夕币。” 郑玄 注:“夕币,先行之日夕,陈币而视之。重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夕币,是古代中国婚礼“六礼”中“纳征”环节所使用的重要聘礼之一,特指在黄昏(“夕”)时分行聘礼时所献上的丝织品。其核心含义与用途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夕:指黄昏时段,契合古礼“娶妻以昏时”的传统(婚礼多于傍晚举行)。
    • 币:原意为缯帛,引申为聘问时馈赠的贵重礼物。《说文解字》释“币”为“帛也”,段玉裁注:“帛者,缯也……聘礼云币,享礼云束帛。”
  2. 礼制内涵

    夕币是“纳征”(即下聘)的核心物品,象征男方对婚约的郑重承诺。《仪礼·士昏礼》明确记载纳征需用“玄纁、束帛、俪皮”,其中“束帛”即五匹为一束的帛,为夕币的典型形式。

二、历史源流与用途

  1. 周礼定制

    夕币制度可追溯至周代礼制。《周礼·天官·大宰》将“币贡”列为九贡之一,聘礼用币成为国家礼法规范。郑玄注《周礼》云:“币,所以副礼也”,强调其礼仪属性。

  2. 婚礼仪式功能

    • 定聘信物:夕币与玄纁(黑红二色帛)共同构成聘礼主体,代表男方家族身份与诚意。
    • 告庙祭祖:女方受聘后,需将夕币陈于宗庙,告慰先祖(见《礼记·曲礼》)。

三、文化象征

夕币不仅为物质赠礼,更承载伦理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仪礼·士昏礼》全文及郑玄注,收录于国学大师
  2. 《周礼·天官·大宰》郑玄注,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孙诒让《周礼正义》释“币贡”,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币”字条,汉典古籍库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夕币”词条,释义综合《仪礼》《周礼》相关制度及历代注疏考据,符合汉语词源学及礼制研究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夕币”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夕币”指古代聘问礼仪中,在正式活动前一日傍晚展示礼物的环节。该词出自《仪礼·聘礼》记载的“及期夕币”,郑玄注解为:“夕币,先行之日夕,陈币而视之。重聘也。” 这一仪式通过陈列礼品(如玉帛、财物等)彰显对宾客的重视。

二、背景与应用

  1. 时间与场景:仪式通常在聘问前一天的黄昏进行,属于先秦礼仪的重要环节。
  2. 目的:通过展示礼品确认礼节周全,避免正式场合出现疏漏,体现严谨的礼制文化。
  3. 相关延伸:古汉语中,“夕”指傍晚,“币”泛指玉帛等礼品,后引申为货币。

三、文化意义
该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规范的严格遵循,尤其是诸侯国间的外交活动,通过“夕币”强化仪式感和庄重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制细节,可参考《仪礼》原文或相关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禅超前消费词主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点石术钓歌腶脩二者必居其一繁字冯尸府国隔年旧历本贯周轨仪豪弱恨怒和上合约何足为奇黄金丸鄠杜彗汜画涂仅存荆门鸡舌戡夷考行空设旷度冷梦力大无比历怀离婚力行鹿葱麦餻莽茫旄端孟公投辖蒙瀎目次挠渎排练破理迁兰变鲍啓顔觠局散弛善和十里洋场守门使手启嗣后松柏之茂髫丱五牛图显烈限阈潇洒醯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