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eave aside]∶放在一边,不予讨论或考虑
咱们撇开这个问题
(2) [bypass]∶丢下
撇开整个事务不管
放在一边;丢开不管。《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王员外 ﹞见 廷秀 肯去,到将先前这股怒气撇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这个只能撇开他那轻薄,看他的巧思。”《花城》1981年第2期:“我得势一天,他们就仗我的势作威作福;一旦我临到危机,他们就全部撇开,另找门路去了。”
“撇开”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和用法:
主动忽略或搁置
指将事物或问题暂时放在一边,不予理会或讨论。
例句: “咱们撇开这个问题,先谈其他重点。”
彻底脱离或放弃
表示完全丢开某事物,不再参与或管理。
例句: “他撇开所有事务,独自去旅行了。”
语境适用性
多用于抽象问题或复杂情境,如讨论中排除次要因素(例:“撇开传言,分析事实”),或情感上的割舍(例:“撇开过去的恩怨”)。
语法结构
常作动补结构(如“撇开不管”),也可接宾语(如“撇开人情包袱”)。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历史溯源,可参考古典文学作品及权威词典。
撇开是一个汉语词语,多用作动词,意为不理睬或不考虑。该词的字形由“扌”(手部)和“巿”(弃绝)组成。
撇开的拆分部首是“巳”和“扌”。其中,“巳”作为一个部首,代表了弃绝或不要的意思;“扌”则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通过这两个部首的组合,我们可以联想到弃绝并用手推开的动作,与词义相符合。
撇开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左传》这部古代文献。在古代,撇开一般指将不想要的事物或人远离自己,表示拒绝或不去关注。它也被用于描述心理上的不理睬,将某人或某事从自己的思考中排除。
在繁体字中,撇开的写法为「撇開」,与简体字保持基本一致。不同的汉字书体和手写体也可能会有略微的变化,但整体上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意思和字形。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构成和形状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古代字形,撇开的古字形为「捥拉」,字义基本相同,但字形上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撇开的例句:
1. 他对我的请求撇开不理。
2. 她撇开了他的好意,毫不感激。
3. 在决策时,我们不能把重要因素撇开忽视。
在撇开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
1. 撇清:解释或证明与他人无关,使自己不受牵连。
2. 撇脱:摆脱困扰或纠缠。
3. 撇步:一种技巧或策略,用以避免或抵挡。
撇开的近义词包括:忽略、漠视、不理睬。
撇开的反义词包括:关注、看重、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