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墓的意思、誓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墓的解释

《晋书·王羲之传》:“时驃骑将军 王述 少有名誉,与 羲之 齐名,而 羲之 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 后检察 会稽郡 ,辩其刑政,主者疲於简对。 羲之 深耻之,遂称病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宋 陆游 《书志》诗:“往年出都门,誓墓志已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誓墓”是汉语中具有典故性质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官员辞去官职后,在父母或先祖墓前立誓不再出仕的行为,常用来表达决意归隐、远离官场的心志。该词源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典故,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因不满上司王述的刁难,在父母墓前“自誓去官”,从此隐居会稽山,潜心书法创作。

从词义构成来看,“誓”即立誓、宣告,“墓”指代先人坟墓,二字组合体现了古人“孝义为先”的伦理观念。这种行为既包含对家族祖先的告慰,也暗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因此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文人表达气节或政治立场,例如宋代陆游《上书乞祠》中“誓墓那因一怀祖”即借典故抒发心志。

现代汉语中,“誓墓”的使用场景较为局限,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文学评论领域,或作为成语引用以增强表达的古雅色彩。例如在分析古代隐逸文化时,可引用该词说明士人阶层“以退为守”的价值取向。

网络扩展解释

“誓墓”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词字面意为“在墓前立誓”,常被引申为立下坚定誓言不达目的不罢休,强调决心的不可动摇性。例如用于形容对学业、事业目标的执着追求。

二、历史典故

其典故源自《晋书·王羲之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因耻于与政敌王述共事,愤然辞去会稽内史官职,并在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复出。这一举动使“誓墓”成为辞官归隐的代称,如宋代陆游诗句“誓墓志已决”即化用此典。

使用差异

需注意语境差异:

部分网络释义仅强调决心层面,但结合历史渊源,其核心文化内涵与士大夫的气节操守紧密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杯棬虫虫黜废春意图葱花捣虚撇抗德行诶笑珥丝二系分给斧遂高絙百尺垢厉灌丧化人场汇聚回绝虎门条约魂干加固监兵监监简字脚家焦瘦节制精愞积沓客帆空头交易榄仁撂台里藏买水名答鮎鱼平实彊项漆纱绮绅齐宿求言趋发取暖生月身微力薄试守厮琅琅私易算学素毫笋鞭通前彻后头厅相王瓜蔚炳温渚然犀献善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