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笋。 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诗:“籜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王琦 汇解:“母笋,大笋也。”
“母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母笋”读作mǔ sǔn,意为“大笋”。其中“母”在此处并非指性别,而是形容事物中“主体”或“主要”的部分,引申为“大”的含义;“笋”即竹子的嫩芽,常作为食材。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李贺在《昌谷北园新笋》中写道:“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此处“母笋”指粗壮且品质优良的竹笋,王琦注解也明确其为“大笋”。
构词特点
该词属于偏正结构,“母”修饰“笋”,通过类比“母”字在家族或属性中的核心地位(如“母鸡”“母校”),强调笋的显著特征(如体积大或生长成熟)。
现代使用
现代语境中,“母笋”一词较少见,更多出现在古籍或方言中。日常表达一般直接用“大笋”或“冬笋”“春笋”等具体分类替代。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背景或竹笋分类,可参考文献或农业资料。
《母笋》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已发育成熟的竹子的新芽。
《母笋》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母”是它的一个部首,右边的“笋”是它的一个独体字。
部首:“母”
笔画:3画
独体字:“笋”
笔画:6画
《母笋》这个词语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是由“母”和“笋”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已发育成熟的竹子新芽。
《母笋》的繁体字为「母筍」。
在古时候,汉字《母笋》的写法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然采用现代写法。
1. 春天来了,竹林里的母笋冒出了绿色的嫩芽。
2. 这道菜用的是鲜嫩可口的母笋,口感鲜美。
1. 母亲:指女性中的父母,妈妈。
2. 筍子:指竹笋。
近义词有:“竹笋”、“幼笋”。
反义词有:“竹子”、“老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