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潘岳 任 河阳 (今 河南省 孟县 西)县令,于一县遍种桃李,传为美谈。 北周 庾信 《枯树赋》:“若非 金谷 满园树,即是 河阳 一县花。”《白氏六帖·县令》:“ 潘岳 为 河阳 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 乾隆 庚寅,有翰林偶遇乩仙,因问宦途。乩判一诗曰:春风一笑手扶笻,桃李花开泼眼浓……茫不省为何语。俄御试翰林,以编修改知县。众谓次句隐用 河阳 一县花事,可云有验。”
河阳一县花
释义
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任河阳县令时,命全县遍植桃花,后以此典赞颂地方官吏勤政惠民、治理有方,亦形容县域美景如画。
出处与典故
典出《晋书·潘岳传》:「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唐代白居易《白氏六帖》亦载:「潘岳为河阳令,满植桃李花,人号‘河阳一县花’。」 潘岳以花木美化治所,彰显其政通人和之绩,后世遂以「河阳花」「花县」代称县令政绩卓著之地。
用法与引申
如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引此典喻官吏德政,明清方志常以「花县」喻地方繁荣。
诗词中多借「河阳花」渲染春景或追慕贤吏,如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权威参考
示例
北宋贺铸《浣溪沙》:「河阳官罢文园病,触绪萧然。」以「河阳」暗喻潘岳遗风,寄托对贤吏的追思。
“河阳一县花”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指代极美的人或事物,尤其形容女子容貌出众或事物在同类中卓尔不群。例如:“她如河阳一县花,在人群中格外耀眼。”
源于晋代潘岳(潘安)任河阳县令时的政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白孔六帖》《海录碎事》等古籍记载。
暗昧之事抱薪救火背腹受敌砭顽别转波动博识多通彩练草履虫苌弘化碧倡呼斥屏触受藂茂丹直打先锋斗献恶露反德反对数飞行机高达歌楼舞榭卦资秽芜嘉师阶宇锦衣禁营谲怪空费闚园冷巷临川羡鱼临组例外闹蹩扭判自青墨惹人注目三言二拍山坡射虎神感圣泽审查竖柜竦戎锁钥天河通脚头龙退遁晚生后学文津阁窝里炮午正衔辔霞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