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筍。 唐 李賀 《昌谷北園新筍》詩:“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王琦 彙解:“母筍,大筍也。”
“母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母筍”讀作mǔ sǔn,意為“大筍”。其中“母”在此處并非指性别,而是形容事物中“主體”或“主要”的部分,引申為“大”的含義;“筍”即竹子的嫩芽,常作為食材。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賀在《昌谷北園新筍》中寫道:“箨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此處“母筍”指粗壯且品質優良的竹筍,王琦注解也明确其為“大筍”。
構詞特點
該詞屬于偏正結構,“母”修飾“筍”,通過類比“母”字在家族或屬性中的核心地位(如“母雞”“母校”),強調筍的顯著特征(如體積大或生長成熟)。
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母筍”一詞較少見,更多出現在古籍或方言中。日常表達一般直接用“大筍”或“冬筍”“春筍”等具體分類替代。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或竹筍分類,可參考文獻或農業資料。
《母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已發育成熟的竹子的新芽。
《母筍》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母”是它的一個部首,右邊的“筍”是它的一個獨體字。
部首:“母”
筆畫:3畫
獨體字:“筍”
筆畫:6畫
《母筍》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是由“母”和“筍”兩個字組合而成,用來描述已發育成熟的竹子新芽。
《母筍》的繁體字為「母筍」。
在古時候,漢字《母筍》的寫法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仍然采用現代寫法。
1. 春天來了,竹林裡的母筍冒出了綠色的嫩芽。
2. 這道菜用的是鮮嫩可口的母筍,口感鮮美。
1. 母親:指女性中的父母,媽媽。
2. 筍子:指竹筍。
近義詞有:“竹筍”、“幼筍”。
反義詞有:“竹子”、“老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