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箩的意思、簸箩的详细解释
簸箩的解释
[shallow basket] 笸箩( pǒ·luo)
详细解释
盛物的竹筐。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两张方凳随便地放在墙边,一张空着,一张放着一个作针线的簸箩。”
词语分解
- 簸的解释 簸 ò 〔簸箕〕a.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b.簸箕形的指纹(“ 箕”均读轻声)。 簸 ǒ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簸谷。 颠动摇晃:颠簸。簸
- 箩的解释 箩 (籮) ó 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箩筐。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簸箩(拼音:bǒ luó,部分地区发音为bò luó或bǒ luo)是一种传统手工编织器具,具体含义和用途如下:
一、基本定义
由竹篾、藤条或草编成的圆形盛物工具,主要用于农业和日常生活。其名称在不同方言中与“笸箩”存在关联。
二、材质与结构
- 材质:以竹、藤、草为主,注重密实匀称,白色藤编为佳。
- 设计:农用簸箩中间有小孔,可过滤谷物杂质;日常用簸箩则为无孔容器,用于存放物品。
三、使用场景
- 农业用途:清理谷物、蔬菜中的杂质。
- 日常生活:盛放针线、豆子等杂物,《北京人》等文学作品中均有提及。
- 传统技艺:部分民俗活动中用于“走簸箩”等平衡训练。
四、地域差异
- 北方部分地区称“笸箩”,功能类似但编织工艺略有不同。
- 大小多样,直径从七寸到六尺不等,适应不同需求。
五、文化意义
作为传统手工艺代表,簸箩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民俗活动和文学作品中具有符号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二
《簸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簸箩(bo luo)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一种用来筛选或提取物品的工具,类似于筛子或篮子。这个词可以被拆分成两个部首:簵(lu)和⺮(zhong),具有10个笔画。 由于簸箩在生活中常见,所以这个词来源于日常的物品名字,其繁体写法和简体写法一样。
在古时候,簸箩的一种常见写法是“簸羅”。虽然现在的写法和古时写法有所不同,但发音和意思仍然相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妈妈用簸箩筛选米粒。”
与簸箩相关的组词包括:簸箕(bo ji,指簸箩的小型版本),簸箧(bo qie,指用来装载物品的簸箩)等。
接近意思的词汇有:筛子、过滤器、滤网。
反义词可为:装载工具、存储容器。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