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前、后 汉 开国之君 刘邦 、 刘秀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当在二 刘 之间耳, 轩辕 岂所拟乎!”
(2).指 隋 经学家 刘炫 、 刘焯 。《隋书·儒林·刘焯传》:“ 刘炫 聪明博学,名亚於 焯 、故时人称二 刘 焉。” 皮锡瑞 《经学历史》七:“ 隋 之二 刘 ,冠冕一带。 唐 人作疏,《诗》《书》皆本二 刘 。”
(3).指 汉 刘向 、 刘歆 父子。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陆务观说东坡三诗》:“ 曾吉甫 侍郎藏 子瞻 《和钱穆文》诗真本,所谓‘大笔推君 西汉 手,一言寘我二 刘 间’者,其自注云:‘ 穆文 尝草某答詔,以 歆 向 见喻,故有此句。’”
(4).指 明 刘鈗 、 刘棨 。《明史·刘珝传》:“﹝ 刘鈗 ﹞博学有行谊,与 长洲 刘棨 并淹贯故实,时称‘二 刘 。’”
(5).指 清 刘宝楠 、 刘文淇 。《清史稿·儒林传三·刘宝楠》:“﹝ 宝楠 ﹞为诸生时,与 仪徵 刘文淇 齐名,人称 扬州 二 刘 。”
"二刘"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指向的历史称谓,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释义体系:
东汉经学双璧 指西汉经学家刘向(约前77-前6年)与其子刘歆(约前50-23年)。刘向主持中国首个皇家藏书校勘工程,编撰《别录》开目录学先河;刘歆继承父业完成《七略》,其古文经学成就载于《汉书·艺文志》(来源:《后汉书·儒林传》)。
西晋名士兄弟 特指西晋中山魏昌人刘琨(271-318年)与刘舆兄弟。刘琨以《扶风歌》展现爱国情怀,官至大将军;刘舆任中书侍郎,兄弟二人皆以才学见称于《晋书·刘琨传》(来源:《晋书》卷六十二)。
三国割据诸侯 代称东汉末年的荆州牧刘表(142-208年)与益州牧刘备(161-223年),二者作为汉室宗亲分据长江中上游,形成特殊政治格局,其事见《三国志·蜀书》(来源:《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该词组的语义演变体现汉语称谓文化的缩略特征,其核心语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进行解构。
“二刘”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指向不同的人物组合,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以下是主要解释:
指西汉与东汉的开国君主,即汉高祖刘邦(前汉)和汉光武帝刘秀(后汉)。两人均以建立新王朝著称,《晋书》曾将后赵皇帝石勒与他们对比。
隋朝著名经学家,以精通《春秋》《诗经》等经典闻名,并称“二刘”。他们的学术成果对唐代经学影响深远,被皮锡瑞评价为“冠冕一代”。
汉代学者,刘向为目录学家,编撰《别录》;其子刘歆整理《七略》,对古籍分类贡献卓著。
部分资料提到“二刘”作为成语表示“瞪大眼睛”(可能与“刘海”相关),但此用法未被主流权威词典广泛收录。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确认。
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查字典、汉典等。
白霫拨繁长蜺朝参暮礼筹笔驿打火店道三不着两达幽巅倒丁丙断亡多米尼加联邦废职丰融戆拙梗沮攻没灌寖灌注古德红封桓表截断众流借巧金钱卜谨勤救济金狂水苦口婆心罍罂了无惧色裂域卯上鸣鼓吹角南监篇条襁褓蜣螂转粪诠品全宥曲蟺伤风败俗伤负神心世俗手民嗣主叹老嗟卑贴谱魏国山川危亡关头无法无天午际无烟煤相邻乡物闲接经验小丑狭学吸华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