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儒林外史》第八回:“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则理明欲去而万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他是 唐肃宗 的肖子,就是说,同样是个昏君。”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庄稼汉的流浪》:“他立志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父亲的肖子--一个有土地的人。”
(2).比喻忠实于自然或时代的艺术家或其作品。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他们都还没有达到创造的阶级,他们的目的只在做个自然的肖子。” ********* 《<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肖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与父亲志趣或作风相似的儿子
源自《儒林外史》第八回:“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强调儿子在言行、性格等方面继承父亲的特质。例如太平天国洪仁玕曾用“天父之肖子”形容信徒对信仰的忠诚。
比喻忠实于自然或时代的艺术家/作品
这一用法多见于文学评论领域,形容艺术家或作品深刻反映时代精神或自然本质。
需注意“肖子”与“孝子”的区别:前者强调特质相似性,后者侧重对父母的奉养。此外,部分方言或特定文本中可能扩展含义,但以上为通用解释。
「肖子」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的意思是指小孩子、年幼的人。
「肖子」这个词的部首是「⺼」(月),它的笔画数是五画。
「肖子」的来源主要是出自《说文解字》,是由「肉」和「子」两个部分组成的。「肉」表示形态、肉质,「子」表示小的意思,合在一起就表示小孩子、年幼的人。
「肖子」的繁体字为「肖子」,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肖子」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的写法相似。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体,但总体上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1. 隔壁家的肖子很活泼可爱。
2. 我小时候也是个调皮的肖子。
无。
小孩、孩子、儿童、小宝贝
成人、老人、中年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