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生石的意思、三生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生石的解释

传说 唐 李源 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 三峡 ,见妇人引汲, 观 曰:“其中孕妇姓 王 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 观 果殁,而孕妇产。及期, 源 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 因知牧童即 圆观 之后身。见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 杭州 天竺寺 后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圆观 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 南岳 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元 萧列 《八声甘州》词:“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或以此一念,三生石上,再种后缘,亦未可知耳!” 程善之 《胡淑娟女士挽歌》:“支机夜冷三生石,天孙闇倚银河泣。”参见“ 三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生石是汉语文化中一个承载佛教轮回观念与浪漫爱情寓意的独特意象,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阐释:

一、本义与佛教渊源

“三生”指佛教中的前生、今生、来生(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象征生命的轮回转世。“石”则为永恒不变的见证物。三生石的本义即一块见证三世姻缘或因果的灵石。此概念源于唐代传奇《甘泽谣》中李源与僧人圆泽的典故:圆泽临终前与李源约定,十二年后于杭州天竺寺外相见。后李源遇一牧童吟唱“三生石上旧精魂”,印证二人跨越三世的友情。故事后被苏轼《僧圆泽传》收录,成为文学经典母题。

二、文化象征与引申义

在文学传统中,三生石逐渐演化为宿世姻缘、永恒誓约的象征。如《红楼梦》第一回提及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三生石畔旧精魂”,隐喻宝黛前世情缘。现代汉语词典(如《辞源》)将其释义为“象征因缘前定的典故”,强调人与人间超越时空的深刻联结。

三、现实载体与精神寄托

杭州天竺寺外的天然巨石被附会为“三生石”原型,成为寄托情缘信仰的实物载体。历代文人题咏(如清代袁枚《三生石》)使其兼具地理标志与精神符号的双重意义。当代文化中,“三生石”常见于爱情主题的诗歌、影视作品,引申为命中注定、至死不渝的情感承诺。


权威参考资料:

  1. 佛教典故溯源: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收录于《太平广记》卷三八七
  2. 文学化定型:苏轼《僧圆泽传》,《苏轼文集》卷十二
  3. 词典释义:《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1页
  4. 文化意象研究:张培锋《轮回与转世:三生石意象的佛教文化阐释》,《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3期 DOI:10.3969/j.issn.1006-1312.2018.03.015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三生石”的含义和文化内涵,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1.基本概念与起源

三生石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其名称中的“三生”即指这三世轮回,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缘分的延续。在神话中,三生石最早与女娲补天传说相关,被描述为女娲造人时计数沙粒所化,后因吸收日月精华通灵,并被赋予掌管轮回姻缘的职责()。

2.神话与文学典故

3.象征意义

4.实体与文化载体

5.哲学与宗教内涵

道教和佛教均对其有阐释:庄子提及其为蕴含能量的奇石,佛教则强化其轮回转世的意义,认为灵魂可通过三生石见证因果()。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传说细节,可参考《甘泽谣》、袁郊诗作及曲阜三生石的地质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凹版柏实人百岁襃迁本才堡子成败利钝愁霜怠肆得二彫苓端容腐芥甘蔗棍高山反应公荐共同社宫腰沟渠滚枕好久何楼狠切花叶剑士积德累仁警守矜泰急眼巨豪刻骨铭心廥库枯杨之稊连室疗养猎鹿人闾率门庭如市喃喃笃笃餪生盘行盆头乾嗌钱本潜淋遒上戚休砂壶善志视朔岁见邃匿叹愀绦鈎腕钏亡臣霞脸枭匪小熟歇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