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拨乱的意思、拨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拨乱的解释

(1).平定祸乱。《诗·大雅·江汉序》:“《江汉》, 尹吉甫 美 宣王 也。能兴衰拨乱,命 召公 平 淮夷 。”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及 光武 之际,拨乱之后,如此之比,宜无赦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劲兵鋭卒,拨乱之神物也,用者非明哲,则速 * 之祸焉。”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 魏武 乘时拨乱,电扫羣雄。”

(2).治理乱政。 三国 魏 曹操 《以高柔为理曹掾令》:“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明史·冯恩传》:“大学士 李时 小心谦抑,解棼拨乱非其所长。”

(3).挑拨。《红楼梦》第一回:“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拨乱"是由"拨"与"乱"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典体系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将其基本义界定为"治理混乱局面",其中"拨"取《说文解字》"治也"之本义,作动词表示整治、理顺的动作,与"乱"构成动宾关系,特指对无序状态的干预行为。

从历史语义流变来看,《辞源》(修订本)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拨乱世反之正"的用例,此处的政治治理语境奠定了其作为历史术语的基调。东汉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拨乱反正"的表述,进一步强化了其在社会治理层面的权威性内涵。

现代汉语语境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第4版)拓展其语义范畴,既保留治理国家乱象的宏观义项,也延伸至解决具体事务纠纷的微观用法。例如"拨乱解纷"的惯用表达,即体现其从政治术语向日常用语的语义迁移。

在语法功能方面,《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18年增订本)标注其动词属性,强调必须接续宾语构成完整语义,如"拨乱建制""拨乱兴治"等四字格结构,符合古汉语使动用法规律。这一语法特征在《春秋公羊传》"拨乱世,反诸正"的经典句式中已有完整呈现。

网络扩展解释

“拨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平定祸乱
    指通过行动消除混乱局面,恢复秩序。常见于历史文献,如《诗经·大雅·江汉序》提到周宣王“能兴衰拨乱”。

  2. 治理乱政
    强调对混乱政治状态的整顿,如三国时期曹操主张“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3. 挑拨、离间
    含贬义,指故意制造矛盾。例如《红楼梦》第一回中“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即为此意。

二、用法与语境

三、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言或学术讨论中。若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或《抱朴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没阿平绝倒剥割冰层比拟惨不忍闻晨爨侈侈不休春尽倒口子迭迭董督杜律反心梵行飞虫附灵盖帽儿鬼缠顾音酣歌豪焰贺兰山褐色洪钧懽呼环涂绛帐绞决街渠径路警勗鸡犬不安克敏哭脸连络沦谢棉衣密举冥幽木主能者多劳贫门悭悭侵暴清贫鶈莺蹊畛渠帅热人肉桂三经奢放省眼树榦颂祉佗日唾吐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