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经的意思、三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经的解释

(1).谓天时、地利、人和。《管子·版法》:“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飭,君乃有国。” 郭沫若 集校:“三经,谓天时、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风雨无违’,天时也;‘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 颜师古 注:“谓《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 王安石 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词赋既罢,而士之所习者皆三经。所谓三经者,又非圣人之意,惟用 安石 之説以增广之,各有套括。”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 刘元刚 《三经演义》, 清 黄丕烈 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风、雅、颂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是为《诗》之三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在汉语词典学范畴中,“三经”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其具体释义需结合历史文化语境。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儒家经典合称(核心释义)

指《诗经》《尚书》《周易》三部儒家核心典籍

汉代确立“五经”体系(《诗》《书》《礼》《易》《春秋》)前,“三经”特指其中三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载:“《乐》《诗》《礼》为三经”,后演变为《诗》《书》《易》的组合。此说代表儒家早期经典体系,体现汉代经学传承脉络(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中国经学思想史》)。


二、佛教典籍合称

指净土宗核心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佛教术语中,“三经”专称净土宗根本经典,合称“净土三经”。其中《无量寿经》述阿弥陀佛成佛历程,《观无量寿经》载观想修行法门,《阿弥陀经》宣导持名念佛。此组合奠定净土信仰理论基础(来源:《佛学大辞典》;《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三、地理专书简称

北宋《三经新义》的略称

王安石变法期间,主持编修《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此书为科举标准教材,以法家思想重构经义,推动“熙宁变法”。南宋后因政治批判渐佚,今存辑佚本(来源:《宋史·王安石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其他引申义

  1. 三条纵向道路:古代都城规划中,南北向主干道称“经”,东西向称“纬”。“三经”可指代三条纵向大道(来源:《周礼·考工记》郑玄注)。
  2. 中医经络分类:《黄帝内经》将经脉分为“三阴三阳”,但“三经”非标准术语,多见于民间医籍对特定经络的简称(来源:《中医大辞典》)。

“三经”的释义需依语境判断,其核心仍属儒家经典范畴,次为佛教专称与地理书名。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词汇在文化演进中的分层与融合(综合来源:《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国历史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三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以下是主要含义的梳理:

一、哲学概念

  1. 天时、地利、人和
    出自《管子·版法》,指治理国家的三大要素:天时(自然条件)、地利(地理优势)、人和(社会和谐)。郭沫若在相关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注解。

二、儒家经典组合

  1. 《易》《诗》《春秋》
    汉代文献《汉书·五行志》提及此组合,强调其对儒家思想的基础性作用。
  2. 《诗》《书》《周礼》
    北宋王安石与子王雱合撰《三经新义》,以此三部书为科举考试标准,推动变法。
  3. 《孝经》《论语》《孟子》
    宋代刘元刚《三经演义》及清代黄丕烈《三经音义》均以此三书为核心。

三、文学概念

  1. 赋、比、兴
    《朱子语类》认为此三者为《诗经》的创作手法,是诗歌的“骨子”。
  2. 《风》《雅》《颂》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其定义为《诗经》的三大内容分类。

四、其他

部分文献如《宋史·艺文志》提到“三经”可能因时代或学者不同而指向其他组合,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分析。


提示:以上为综合整理的核心要点,若需完整信息可参考(高权威性)及(中等权威性)的详细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哀音阿井阿司匹林被甲枕戈标首帛迭步檐柴竈朝策成双成对出入法黨旅诋挫丁村人法律解释翻盖放软顽犯忤繁杂浮飘飘干属古国合煞黄绢浑铁焦釜嘉议堲谗解駮结膜炎机急静窥锦绣心肠坰野旧井遽驿馈人賫献灵秘力士溺音瓶伙扑实头浅颦秦分晴丽穹穹厚厚塞口色诊石冻石峯谁们説诨话私房苏李桃戈土功温热五内如焚逍遥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