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子春秋·杂下三》:“ 景公 畋于梧丘。夜犹早,公姑坐睡。而瞢有五丈夫北面韦庐,称无罪焉。公觉,召 晏子 而告其所瞢。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邪?’ 晏子 对曰:‘昔者先君 灵公 畋,有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后遂以“梧丘之魂”指冤魂。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则梧丘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无恨於灰骨。”一本作“ 梧邱之魂 ”。
“梧丘之魂”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无辜被杀的冤魂,比喻蒙受冤屈而死的亡灵。该词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三》,记载了齐景公与晏子的一段对话。
典故背景
齐景公在梧丘打猎时,梦见五名男子自称无罪。晏子追溯历史,指出这是齐灵公时期五位因惊吓猎物被误杀的无辜者,其头颅被葬于“五丈夫之丘”(即梧丘)。景公遂命重新安葬,以平息冤魂。
文学引用
南朝梁江淹在《诣建平王上书》中曾用此典:“梧丘之魂,不愧於沉首”,借以表达对冤屈的控诉。
此词因典故明确且流传较广,成为汉语中“冤魂”的典型代称之一。
《梧丘之魂》这个词指的是梧丘之地所具有的精神、灵魂。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词的相关内容。
《梧丘之魂》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梧和丘。其中,梧的部首是木,丘的部首是一。梧的笔画数为11,丘的笔画数为5。
梧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地名,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学府的所在地。因此,“梧丘之魂”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这个地方所散发出的精神与气质。
《梧丘之魂》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为「梧丘之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略有不同。对于《梧丘之魂》这个词来说,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变化。
以下是关于《梧丘之魂》的例句:
梧丘之魂在古代象征着儒家思想的精髓。
他们深深地热爱着梧丘之魂所传承的价值观。
有关《梧丘之魂》的组词有:梧丘、魂灵。
与《梧丘之魂》具有类似义项的词有:梁山之魂、江山之魂。
《梧丘之魂》这个词并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