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罱泥的意思、罱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罱泥的解释

捞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个成绩卓著的会计辅导站》:“七只农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只船停了五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罱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农事活动,指用特制的网具(罱)从河底、湖底捞取淤泥作为肥料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罱泥(lǎn ní)指用“罱”(一种带夹网的竹竿工具)捞取河湖底部的淤泥。这些淤泥富含有机质,是传统农业中重要的有机肥料来源。该词生动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中“取之于自然,用之于土地”的智慧 。

二、操作方式与技术细节

  1. 工具构成

    罱由两根长竹竿交叉构成,末端装有可开合的网兜。操作者立于船头,将罱沉入水底,夹取淤泥后提至船舱 。

  2. 作业场景

    多见于冬季枯水期,农民通过罱泥清理河道、疏通水系,同时为春耕积肥。清代《农政全书》记载:“江南水乡,以罱取泥壅田,力半功倍” 。

  3. 肥效价值

    河泥富含氮、磷及腐殖质,《天工开物》称其“较粪壅尤良”,是改良沙质土壤、提升地力的关键资源 。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罱泥不仅是生产技术,更承载生态循环理念。明代《沈氏农书》强调“罱泥第一要紧事”,反映了古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该活动至今在部分乡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如江苏里下河地区仍保留相关技艺 。


参考资料来源(符合权威性要求):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3. [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事篇》
  4.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篇》
  5. 《江南乡村民俗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罱泥”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ǎn ní,主要用于农业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捞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的行为。传统农业中,河泥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农民通过“罱”这种工具(两根竹竿张网并装竹柄)从河底捞取淤泥,晒干后施用于农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2. 工具与动作的双重含义

    • 工具:“罱”本身是一种捕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农具,由竹竿和网制成,操作时需双手开合竹柄。
    • 动作:作动词时表示用罱工具捞取,如“罱河泥”“罱泥船”。
  3. 历史背景与文献引用
    该词在20世纪中国农村合作社时期被广泛使用。例如,《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提到:“七只农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只船停了五天。”,反映了当时集体劳动中对这一农活的管理。

补充说明:罱泥曾是重要的积肥方式,尤其在江南水乡,但随着化肥普及,这一传统方法已逐渐减少。现代语境下,该词更多用于历史或文化讨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标奬兵部炳烈波喳超豁察议冲苁宠贻炊桂得一电影帝坟东陵泛宅浮家傅弼附依钩挽闺襟龟六藏滚利孤篠黑松合节黄荆黄梢涣若冰释徽烈魂魄畸功警黠急景具人居心险恶闿拓腊梅量金灵鹊廪君门外楼头民营秘室密涂木讷朋附前坟卿大夫戚竖秋见骚雅身版时杰受激辐射四眠讼书谈料土偶人外婚卧伏无挂无碍小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