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捞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个成绩卓著的会计辅导站》:“七只农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只船停了五天。”
“罱泥”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ǎn ní,主要用于农业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捞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的行为。传统农业中,河泥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农民通过“罱”这种工具(两根竹竿张网并装竹柄)从河底捞取淤泥,晒干后施用于农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工具与动作的双重含义
历史背景与文献引用
该词在20世纪中国农村合作社时期被广泛使用。例如,《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提到:“七只农船,罱泥工分不清,有三只船停了五天。”,反映了当时集体劳动中对这一农活的管理。
补充说明:罱泥曾是重要的积肥方式,尤其在江南水乡,但随着化肥普及,这一传统方法已逐渐减少。现代语境下,该词更多用于历史或文化讨论中。
罱泥(lǎ n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捕捉泥鳅的一种渔具。
罱泥的拆分部首是网(wǎng)和糸(mì),笔画数为14画。
罱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罱指的是一种捕鱼的工具,泥表示泥鳅。将罱与泥合称为罱泥,即捕捉泥鳅的工具。
繁体字为䇷泥。
在古代写作篮泥,篮和罱表示相同的含义,泥表示泥鳅。
他用罱泥很容易就捕到了许多泥鳅。
罱罗(lǎ luō):捕捉鱼类的一种渔具。
泥鳅(ní qiū):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
罗网(luō wǎng):一种捕捉鱼类的工具,与罱泥用途相似。
渔网(yú wǎng):用来捕捞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网。
放生(fàng shēng):将捕捉的生物释放回自然环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