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墓表的意思、墓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墓表的解释

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春秋书》:“ 宗元 始至是州,作《陆先生墓表》,今以奉献,与 宣英 读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墓表》:“按墓表自 东汉 始, 安帝 元初 元年立《謁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也。” 清 恽敬 《与李爱堂》:“惟是墓表之法,止表数大事,视神道碑、庙碑体不同,视墓志铭体亦不同。墓志铭可言情,言小事,表断不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三》:“至与墓碣式同而名异者,有墓表,如 吕宪 ;有墓专,如 房宣 。表则树於墓外,专或藏於墓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墓表是立于坟墓前、刻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又称“阡表”或“神道碑”,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纪念性建筑构件。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定义与功能

墓表是墓碑的一种形制,通常竖立于墓道(神道)前端,用于昭示墓主身份、德行及功绩。其内容以简练文字记述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及家族世系,兼具标识墓地与颂扬功德的双重作用。古代文献中常与“墓志”并提,但墓志多埋于墓内,而墓表则显露于地表。

二、形制特征

传统墓表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

三、文体特点

作为古代碑铭文的一种,墓表文体要求:

  1. 内容真实:需严格依据墓主生平撰写,不可虚美;
  2. 语言简赅:以四言韵文或散体为主,如欧阳修《泷冈阡表》;
  3. 情感庄重:体现家族哀思与社会评价。 《文体明辨序说》(明·徐师曾)将墓表归类于“碑文”体,强调其“述德崇功”的文体功能。

四、文化意义

墓表是儒家“慎终追远”思想的物质载体,通过刻石立传实现:

典型例证:欧阳修所作《泷冈阡表》(现存江西永丰沙溪镇)是现存最完整的宋代墓表实物,全文记述其父母生平,被誉为“千古墓表典范”,印证了墓表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地位(参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十五)。

网络扩展解释

“墓表”是古代墓碑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表彰死者生平事迹,其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墓表指竖立于墓前或墓道内的石碑,刻有表彰死者的文字,功能与墓碑相近,但更强调对逝者品行的赞颂。部分文献将其等同于墓碑上的铭文,如《謁者景君墓表》即为典型代表。

二、起源与发展

  1. 始于东汉:据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首次出现《謁者景君墓表》,此后逐渐普及。
  2. 文体特征:其文体与碑碣类似,但使用范围更广,无论死者是否有官职均可使用,无等级限制。

三、与碑碣的区别

墓表与碑碣的主要差异在于:

四、文学与历史价值

唐代柳宗元曾撰写《陆先生墓表》,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系统梳理其演变,可见墓表不仅是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古代文体研究的重要对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墓表案例或文体格式,可参考《文体明辨序说》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根谤説半殖民地扁刷变移不祧之宗缠头回谶瑞创瘢慈孙大僚丹贞蹈雍登崇嫡裔斗鱼风和日丽缚舌交唇赶圩公史勾抹还名行家话赫焕鹤装红日三竿后阵火宫检摄见兔放鹰家絃户诵接给竞秀京学倨贵扣齿类族两妃罗袜内馈颇激切嘱亲娘善男子设燕首事输估素十番太师掏唤田舍汉颓纲突撞妄进武巾无况五义相孰嚣世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