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跼蹙 ”。
跼蹴(jú cù)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写作“局促”,现代汉语中“局促”更为常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并引用权威辞书来源:
形容空间狭窄或受限制
指物理空间上的狭小、拥挤,使人无法舒展。
例:居室跼蹴,难以转身。
形容心理或行为拘谨不安
指因紧张、畏惧或窘迫而表现出的不自然状态。
例:他初次登台,神情跼蹴。
指时间紧迫或境遇困顿
引申为处境艰难、行动受限的困境。
例:生计跼蹴,谋事维艰。
构词解析
“跼”通“局”,意为弯曲、蜷缩(《说文解字·足部》:“跼,曲也”);“蹴”指踩踏、紧迫(《说文解字·足部》:“蹴,蹑也”)。二字叠加强调受束缚的状态。
古今演变
先秦文献已见“局促”用例(如《后汉书》),后逐渐取代“跼蹴”成为主流书写形式。现代汉语词典均以“局促”为正条收录。
《汉语大词典》
释义:“跼蹴,同‘局促’。1. 狭小。2. 拘束,不自然。”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卷10页298。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局促:1. 狭小。2. 〈方〉短促。3. 拘谨不自然。”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页706。
《辞源》(修订本)
溯源:“局促,亦作‘跼促’‘跼蹴’……形容狭隘,拘束。”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页920。
《后汉书·仲长统传》
“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注:此处“局促”表空间与精神的双重压抑)
杜甫《梦李白》诗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局促”之境隐含于诗人对李白困顿遭遇的慨叹)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并辅以经典文献佐证。因“跼蹴”为古语变体,现代规范书写推荐使用“局促”。
“跼蹴”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由“跼”(jú)和“蹴”(cù)组合而成,具体含义需结合两字的释义分析:
单字释义
组合含义
“跼蹴”可理解为“蜷缩着踩踏”或“局促不安地行动”,多用于描述因紧张、拘束而导致动作或姿态不舒展的状态。例如:“他跼蹴在角落,不敢出声。”
(注:该词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以“局促”形式出现,表示拘谨、窘迫。)
建议:若需更通用的表达,可替换为“局促”或“拘谨”。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出处或语境用法,可提供更多文本背景。
鞭朴毕逋秉旄殡穸不题缠回齿列崇高宠慰传梆出人望外达诚当场雕悴东濒兑现发秃齿豁夫脚贵令回改挥戈返日昏懦交藤解结解券荆棘剌净余鸡豚之息就法酒贼谲怪闿阳愦乱来派辽泽醽醁林趾録贴駡街面欺泥墩墩挈揽清适穷哥们善守声兵十干市口施事兽口水葫芦司母戊方鼎佻佻提拔听顺稳脚乌拉尔河毋穷下车作威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