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五威将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夜自与驃骑大将军 宗佻 、五威将军 李軼 等十三骑,出城南门,於外收兵。” 李贤 注:“ 王莽 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
“五威将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官职名,具体含义因朝代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以下两类:
新莽时期(王莽政权)
王莽建立新朝后,设置“五威将帅”,分为五方(东、西、南、北、中),每位将领服饰颜色对应五行五方之色(如东方青色、南方赤色等),以象征威震天下。其职能包括持节符、授印绶,巡视四方以巩固政权。例如,《后汉书》记载李轶曾担任此职,随光武帝刘秀起兵。
南朝时期(宋、陈)
其他补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或汉代职官史料。
《五威将军》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在军事上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实力的五位将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事中的顶尖人物,意味着将军们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五威将军》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以下的部首和笔画:
五:人偏旁,四笔
威:女偏旁,一笔
将:寸偏旁,八笔
军:冖偏旁,四笔
《五威将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在汉朝末年,项羽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战胜了秦朝的统治,但他的自负和不幸的命运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项羽这样的军事英雄。
《五威将军》的繁体字为「五威將軍」。
在古时候,「将」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它被写作「將」。
他们是当今五威将军,无人能敌。
- 五方将帅 - 威武不屈 - 将军之才
五虎将、五鬼将、五猛将
五黄腊、五毒天王、五门大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