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侔状的意思、侔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侔状的解释

描摹物状,指摹写景物。《新唐书·阎立本传》:“ 太宗 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异鸟容与波上,召 立本 侔状。”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新史载 阎立本 为主爵郎中时, 太宗 ……召 立本 侔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侔状是古汉语中的合成词,由“侔”与“状”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事物的形态、样貌彼此等同或相似。以下从语义、用例及权威文献角度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侔(móu)

    • 本义:相等、齐同。《说文解字》释:“侔,齐等也。”
    • 引申:匹配、类比。如《庄子·外物》:“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卷八上(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状(zhuàng)

    • 本义:形态、外貌。《玉篇》:“状,形也。”
    • 引申:描述情态。如《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 来源:顾野王《玉篇》卷九(清刻本)。

二、合成词“侔状”的语义

“侔状”属动宾结构,意为:


三、古籍中的实际应用

  1. 《周髀算经》(汉代)

    “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

    • 解读:数学测量中“侔状”体现为以工具(矩)规摹天地之形,实现“天象”与“地法”的形态对应。
  2. 《文心雕龙·夸饰》(刘勰)

    “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 解读:文学描写通过夸张使事物形态(状)逼近理想状态,隐含“侔状”的创作逻辑。

四、现代汉语的承袭与转化

现代语境中,“侔状”一词虽罕用,但其概念转化为:


权威文献来源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 顾野王. 《玉篇》. 清康熙刻本.

: 王念孙. 《广雅疏证》. 中华书局, 2004.

: 李继闵. 《周髀算经校释》.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刘勰. 《文心雕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徐时仪. 《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依据权威校勘本,现代研究著作链接可参见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或知网学术库。)

网络扩展解释

“侔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拼音与基本释义

2.出处与用法

3.构词解析

4.现代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昭卑隘长休告趁试词法疵杂大吹法螺搭链,搭链儿点主彫甍短话敦序二形人发省锋剑膏鐧畊氓海漕谎告翦夺家堂嘉谊几而不征诫训巾额霁岫凯乐克传弓冶空当辽蔓龙吹笼松谩应冒干麋鹿游谬诞暖室暖烟女主人刨花嫔从仆废蕉萃诮噪启瞶振聋青阳求觅劬勤柔肕柔愿山邮沈心四夔桃莱彤幢同醉万有未渠央我负子戴锡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