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密旨的意思、密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密旨的解释

秘密的谕旨。《南史·梁纪下·元帝》:“宣猛将军 朱买臣 奉帝密旨,害 豫章王 栋 及其二弟 桥 樛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寳封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所以凡是皇上此类密旨,随看随焚,连一字也不使留存于天壤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密旨

密旨是汉语中的专有名词,指古代帝王秘密下达的旨意或命令。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1. 隐秘性:区别于公开颁布的诏书,密旨需严格保密,通常仅限特定对象(如亲信大臣、钦差)知晓,以防信息泄露影响决策执行。
  2. 权威性:作为帝王直接下达的指令,密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代表皇权的意志,接旨者必须无条件执行。
  3. 形式特征:多书写于特制绢帛或密函,加盖皇帝印玺(如玉玺),部分需通过特殊渠道(如密使、暗卫)传递。

历史背景与功能

密旨常见于宫廷决策、军事行动或机密政务中。例如清代康熙帝曾通过密旨指挥边疆将领,宋代则用于暗中监察官员。其作用包括:

文献佐证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密旨指“帝王秘密的谕旨”,强调其非公开属性。《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说明,此类文书多用于“紧急或机密事务”,需通过特定程序传递。

示例延伸

《明史·职官志》记载,明代锦衣卫常持密旨缉捕要犯,体现其作为皇权延伸工具的特性。清代奏折制度中,皇帝批阅的“朱批密旨”亦属此类,如雍正帝通过密旨调控地方财政。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密旨”指古代帝王或高位者秘密下达的谕令或指示,具有高度机密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密旨”由“密”(秘密)和“旨”(旨意)组成,意为秘密的书面或口头命令,常见于古代宫廷场景。这类旨意通常不公开传达,仅限特定人员知晓。

二、历史文献例证

  1. 《南史》记载:南朝梁元帝曾通过密旨授意杀害豫章王,体现其政治斗争的隐秘性。
  2. 明代制度:皇帝用“御前之宝”印章密封密旨,确保内容不外泄。
  3. 清代案例:康熙帝的“朱谕密旨”涉及重要事务,需专人执行后立即焚毁。

三、特点与使用场景

四、辨析

需注意“密旨”与“秘旨”的区别:后者(秘旨)多指深奥的哲理或宗教含义(如《大藏经》中的隐秘教义),而“密旨”强调实际命令的保密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南史》《啸亭续录》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合识败德白灵砂备尝艰苦贝囊仓官潮湿臣心如水弛政春牓存执方枘方诣矾山水肺脏风铁佛号符契高虚根椽片瓦坏裂积愁解纵疾害戢手积智基跱眷寄峻论剧权款密窥避朗格雷杼撩拨列韵龙野论亢缅远描头画角缪惑孽类蟠龙朋娅清浅倾亚沁緑求索妻族衰构台词傥漭体温计微密文抄公文心湘竹显懿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