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級官職。 唐 張籍 《祭退之》詩:“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揚。特狀為博士,始獲升朝行。”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其中 敬姜 、 辛憲英 、 羅蘭 、 蘇菲亞 之流何啻億萬,而未嘗充一末秩。”
(2).指低級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制臺﹞一面對巡捕説:‘請 焦大老爺 。’向來傳見末秩沒有這種聲口的,那巡捕也很以為奇。”
“末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末秩”由“末”(末尾)和“秩”(職位)組成,字面指處于末尾或低級的職位,常形容人或事物發展受限、缺乏前景的狀态。
指代低級官職
唐代張籍在《祭退之》詩中提到“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揚”,表達了對自身低微官職的感慨。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中,通過“傳見末秩”的描寫,進一步印證了該詞用于描述低級官吏的語境。
引申含義
除具體官職外,還可比喻事物處于邊緣或落後狀态,例如形容事業發展停滞、個人前途黯淡等場景。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及女性“未嘗充一末秩”,側面反映了該詞的社會批判性。
末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最後一位官員在職位中的級别或地位。
末秩的第一個字“末”是由木字旁和百字旁組成,木字旁表示木材,百字旁表示數量;第二個字“秩”是由禾字旁和十字旁組成,禾字旁表示莊稼,十字旁表示數字10。這兩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2。
末秩一詞源自古代官員制度,在古代中國,官員晉升的職位和級别可以通過末秩來确定。繁體字也是“末秩”,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末秩的寫法可能有所區别。然而,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字形和結構上,并沒有改變該詞語的含義。
1. 他在公司擔任末秩員工,無法參與重要決策。
2. 她在學校中的末秩是班長,負責管理班級紀律。
組詞:末級、秩序、末位
近義詞:末位、末序、職級
反義詞:初秩、高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