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率贷的意思、率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率贷的解释

唐 代的一种杂税,即对富户按其财产的比率强制举债。《新唐书·食货志一》:“ 肃宗 即位,遣御史 郑叔清 等籍 江 、 淮 、 蜀 、 汉 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谓之率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率贷”是唐代的一种特殊财税制度,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官府按富户财产的一定比例强制征收钱财,名义上是借贷,实则为杂税。这一制度始于唐肃宗时期,主要用于应对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

  2. 实施方式
    朝廷派遣官员(如御史郑叔清)对江淮、蜀汉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富商和豪族进行财产清查,直接征收其总资产的20%(即“十收其二”),并未承诺偿还。

  3. 历史意义

    • 具有临时性和强制性,反映了唐代中后期因战乱导致的财政窘迫。
    • 与后续的“率税”有直接关联,后者演变为按财产比例抽税的固定杂税。
  4. 文献依据
    主要记载于《新唐书·食货志》,并散见于唐代官员的奏疏(如元稹《论当州朝邑等代纳率钱状》),说明其实际执行中存在摊派问题。

率贷本质是变相征税,通过强制手段缓解财政压力,体现了唐代财税制度的灵活性及对民间的盘剥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率贷》的意思

《率贷》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的意思是指以较高的利息,向他人借款。

拆分部首和笔画

《率贷》的拆分部首是《辵》和《贝》。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来源

《率贷》这个词源于汉代的民间借贷行为。当时的借贷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所以形成了这个词汇,并成为了日后描述高利借贷的专用词。

繁体

《率貸》是《率贷》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辛、纟用作《率贷》的部首。其古时候的写法为「辛纟」。

例句

1. 他因急需资金而选择了以高利率的方式《率贷》。

2. 这个小商店无法从银行贷款,只能向私人进行《率贷》。

组词

1. 词组:率意(意图估计/蓄意)

2. 合成词:利率(利息的比率)

3. 前缀词:超率(超过比率)

近义词

1. 借贷:借用或出借财物(通常指款项)

2. 放贷:以利息出借财物

3. 贷款:向他人或机构借款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归还

反义词

1. 赔贷:向他人借贷但无力偿还,造成损失

2. 还贷:归还已借款项

3. 借出:将自己的财物借给他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