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的毛皮制成的衣袖。指贵重的服饰。 明 方孝孺 《养素斋记》:“狐袖豹襦,烹肥膾腴……服食之侈也。”
“狐袖”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养素斋记》中的具体语境,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狐袖》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狐”,第二个字是“袖”。这个成语指的是人的手臂像狐狸尾巴一样蓬松、卷曲,形状奇特。
《狐袖》的第一个字“狐”可以拆分成“⺝”和“犭”,其中“⺝”是部首,表示动物,而“犭”则是犬字旁,表示与狗有关。它的总共使用了13个笔画。第二个字“袖”可以拆分成“衤”和“由”,其中“衤”是部首,表示衣服,而“由”则是一个单独的字形。这个字一共有12个笔画。
《狐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它形象地描绘了人的手臂弯曲如狐狸的尾巴。在繁体字中,狐袖的写法是「狐袖」。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狐袖的写法稍有不同。第一个字“狐”在古代写作「㹀」,第二个字“袖”在古代写作「袖」。
以下是几个使用《狐袖》的例句:
1. 他最拿手的舞蹈动作就是狐袖舞。
2. 她穿着一件狐袖袍,显得高贵而优雅。
3. 这幅画中的女子手臂如狐袖般轻盈动人。
与《狐袖》相关的组词如下:
1. 狐狸
2. 狐狸尾巴
3. 狐狸精
4. 袖子
与《狐袖》近义词的意思相近,但表达稍有不同的成语包括:
1. 鸟云叶飘:形容手臂柔软飘逸。
2. 青梅竹马:形容手臂修长纤细。
与《狐袖》相反意思的成语包括:
1. 肌肤凝露:形容手臂皮肤白皙滑嫩。
2. 刀马旦:形容手臂强壮有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