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戊夜的意思、戊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戊夜的解释

指五更的时候。《梁书·武帝纪下》:“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新唐书·奸臣传下·崔胤》:“与饮,命宫人为舞剑曲,戊夜乃出。”《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 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参见“ 五夜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戊夜是汉语中表示特定夜间时段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夜间五更时分,相当于现代计时的凌晨3点至5点之间。以下从词源、历史用例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与结构

二、典籍用例与演变

  1. 汉代起源

    《汉书·天文志》载:“戊夜,月蚀地中”,为现存最早文献记录,印证其作为时间刻度用于天文观测。

  2. 唐代制度化

    《唐六典》规定宫廷“戊夜击晓鼓”,标志此词从民间计时进入官方时间管理体系,特指拂晓前的报时节点。

  3. 文学化应用

    白居易《戊夜对烛》诗云:“戊夜独焚香”,反映唐代文人已将抽象时间概念转化为生活场景意象。

三、文化关联

知识延伸:现代汉语中“戊夜”已被“五更”“凌晨”取代,但仍在历史文献研究与古典文学领域高频出现,如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多次考释其时间指向。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上海古籍出版社笺注本)
  3. 李林甫《唐六典·宫卫》(广雅书局刻本)
  4.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

网络扩展解释

“戊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戊夜”指五更的时候,即凌晨3点至5点之间,对应地支中的第五位“戊”。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其中“戊夜”为最后一更,接近天亮时分。

二、文献与历史用例

  1. 《梁书·武帝纪下》记载:“燃烛侧光,常至戊夜”,描述梁武帝深夜处理政务的场景。
  2.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明确提到:“五更为戊夜”,印证了其时间划分。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梁书》《新唐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舵傍纽蚕啖阐谐潮候吃租出窍出证次事大脚蹈袭前人悼灼癫眩琱丽曡遘恶霸发懵副研究员祴乐谷帛函生虹蝀化主货资讲座鸠车竹马卡差开小竈蜡书俚赖凌摩六马六霙緑李卖俏迎奸明说墨渖庞驳癄瘁樵人泣鬼神轻賫晴爽瑞鹤桑柘设论十年寒窗输悃兕爵四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酡顔拖玉完坚伟识沃埜峡谷涎吐屑涕吸风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