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命的意思、末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命的解释

(1).帝王临终时的遗命。《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宋书·谢晦传》:“及先帝不豫,导扬末命,臣与故司徒臣 羡之 ……等,并升御牀,跪受遗詔。” 宋 曾巩 《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 清 尤侗 《嘒鸾火》诗:“先皇末命犹在耳,嘒鸞一火何匆匆。”

(2).泛指临终时的遗教。 清 黄宗羲 《赠刑部侍郎振华郑公神道碑》:“於是血书末命,穴墙藏之,举火自6*焚。”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呜呼!不浹辰乎先生遂捐馆舍焉,知向日所以詔 炳麟 者,今遂为末命也。”

(3).犹言厄运。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就深悼而谁弭,归末命兮何陈?”

(4).晚年的命运。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五折:“笑慵奴本性迷,叹山翁末命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末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末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构成 "末"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木上曰末",本指树梢部位,后引申为终了、最后阶段。《汉语大词典》指出其可表"非根本的、次要的"含义。"命"在甲骨文中象人跪听令状,《古代汉语词典》解释其本义为"命令",后衍生出"天命""生命"等多重含义。

二、文献释义

  1. 帝王临终遗诏:典出《尚书·顾命》"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记录周成王临终托付辅臣之事。此语境下特指君主最后的政治嘱托,《十三经注疏》释为"临终之命曰末命"。

  2. 终极使命: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有"受任于先帝,纳忠于末命"句,此处强调人生最终阶段的职责担当,带有哲学层面的完成意义。

  3. 非根本性指令: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末命犹言细目",指具体事务层面的补充规定,与"大政"形成对照。

该词现代多用于学术研究及历史文献解读领域,在日常语境中已鲜见使用。其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从政令文书到哲学概念的发展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末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ò mìng,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帝王临终遗命
    指帝王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遗诏或训示。例如《尚书·顾命》记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这一用法在《三国志》《宋书》等史书中均有体现,如“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2. 泛指临终遗教
    延伸为普通人临终时的嘱托或遗愿。例如清代黄宗羲记载的“血书末命,穴墙藏之,举火自焚”,章炳麟在悼念孙先生时也提到“今遂为末命也”。


二、引申含义

  1. 晚年命运或厄运
    可指晚年的境遇或不幸的命运。如南朝江淹《伤爱子赋》中“归末命兮何陈”,明代陈与郊《义犬》中“叹山翁末命低”。

三、使用场景

四、总结

“末命”的核心意义围绕“生命终结时的指令或命运”,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尚书》《三国志》等典籍,或查阅汉典、辞海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庵摩勒报李投桃拔帜树帜布帊鸧鷄逞寒冲剂传甘淳曜窜迹代名词独丁镦短反射定律干色功行圆满拱手听命狗皮膏鼓门道汉碑额禾生耳闳门后虑虎口拔牙火驰绛缕匠石运金醮妇交虬盦絜楹劫主羁络酒胾克臂劳动生产率劣丈菱丝厉祟酿米牛唇排档速率佩韦佩弦潜溜日久歳长神敏时果事验棠郊成政贪位慕禄陶气天妇罗挺拔同形讬慕危嶪五色缕虓然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