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奥敦的意思、奥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奥敦的解释

即奥屯。复姓。 元 有 奥敦世英 。见《元史》本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奥敦”是一个源自元代、具有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姓氏词汇,主要作为姓氏使用,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本义与来源

奥敦(Ào dūn)是元代对女真族姓氏“奥屯”的汉译转写形式,属音译外来词。该姓氏源于金代女真贵族“奥屯氏”(又称“奥敦”),后随蒙古政权进入中原,成为元代色目人或汉化族群的姓氏之一。其本义无具体汉语字面含义,核心功能为标识族群身份与家族源流。


二、姓氏源流与演变

  1. 金代起源

    女真族“奥屯”部为金代世袭谋克(军事首领),属白号姓氏中的“勋旧世家”,主要分布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等地。金代文献《金史·百官志》将其列为女真重要氏族之一。

  2. 元代汉化

    蒙古灭金后,“奥屯氏”后裔部分归附元朝,姓氏按蒙古语习惯转写为“奥敦”。元代史籍如《元史》《新元史》均记载该姓氏人物,例如:

    • 奥敦世英:任德兴府尹,后降元,授宣差使。
    • 奥敦希尹:世英之子,官至侍御史。
  3. 后世传承

    明代以后,该姓氏逐渐融入汉族,部分演变为“奥”姓或“敦”姓,但存续者极少,现代已属罕见姓氏。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元史·列传第三十九》

    明确记载奥敦世英、奥敦希尹父子事迹,印证其作为元代官员姓氏的存在:

    “奥敦世英,女真人……太祖命为德兴府尹。”

    (来源:[《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七》

    补充记载奥敦希尹的官职与家族脉络:

    “希尹袭职,后擢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

    (来源:[《新元史》柯劭忞撰])

  3. 姓氏研究专著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袁义达著)考证,“奥敦”属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转化的汉族姓氏,归类于“以部族名称为姓”的范畴。


四、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需图书馆或古籍数据库权限):

  1. 《元史·列传第三十九》: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元史》原文
  2.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七》:国学导航《新元史》原文
  3. 袁义达《中国姓氏大辞典》:ISBN 978-7-101-07299-1(无公开电子版)

注:古籍原文链接需通过专业数据库访问,建议用户通过高校图书馆或中华古籍资源库获取完整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奥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姓,主要源自女真族,其含义和演变如下:

1.姓氏来源

“奥敦”源于古肃慎族的奥敦(又称奥屯)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这一姓氏在金、元时期较为常见,后逐渐汉化。

2.历史人物

元代有著名人物奥敦世英,曾担任官职并载入《元史》。金代亦有代州经略使奥敦丑和尚,因抗元事迹被记载于《金史》。

3.姓氏演变

随着民族融合,奥敦氏后裔多改为汉字单姓,如曹、鄂或奥,现已无沿用“奥敦”复姓的记载。

4.其他释义

部分资料提到“奥敦”在姓名学中的寓意,如“敦”象征厚道诚恳,“奥”有深奥之意,但这类解释属于现代引申,非姓氏本源。


“奥敦”作为复姓已退出历史舞台,其研究价值主要在民族史和姓氏演变领域。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金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纲悲悲切切被丽表禡标指传龟袭紫传旨除陌钱淳俭出新粗大大干快上地籍暏是肥浓傅说霖符伍豪儁宏豁泓窈环泣宦人会守拣信生骄僭袷衣经验主义絶险蹻蹠孔壶夸豪廓充漏洞鹿尾毛司没包弹美声没有妙色南伯迁怨琼珉球胆崎峗诠序蘧庐人兵三檐青罗繖上测省选石峦愬告四带叹吁韬戎望诸君无名揭帖享祠先烈笑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