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手的意思、模棱手的详细解释
模棱手的解释
见“ 模稜首 ”。
词语分解
- 模的解释 模 ó 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特指“模范”:劳模。英模。 模 ú 〔模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
网络扩展解释
“模棱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形容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人。以下是具体解释及补充信息:
1.基本含义
- 词义:指对事情态度模糊,既不明确赞同也不反对,善于用含糊的方式应对问题的人。例如:“他遇事总当模棱手,从不得罪任何人。”
- 近义词:圆滑世故、首鼠两端、模棱两可。
- 反义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2.词语来源
- 历史典故:与成语“模棱两可”同源,源自唐代宰相苏味道的故事。他因处事犹豫不决,被时人讥讽为“苏模棱”或“模棱手”。
- 词形演变:部分文献中亦写作“模棱首”,含义相同。
3.使用场景
- 语境: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带有贬义,暗指缺乏原则性。例如:“会议上他扮演模棱手的角色,导致议题迟迟无法推进。”
- 关联成语:“模棱两可”常用于描述语言或态度的模糊性,而“模棱手”更侧重指代具有这类特质的人。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及历史典故的释义,若需进一步了解“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模棱手》的意思
《模棱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说话或做事不明确,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模棱手》的拆分部首是⺩ (木字旁)和手字旁,拼音为mú lēng shǒu。它的总共有16画。
来源
《模棱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徐渭的《修身录》。该成语的出处是这样的:“模造指金属打造银像饰物,棱角是本性,模棱是可变之义。”后来被引申为含糊不清的意思。
繁体
《模棱手》的繁体字为「模棱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些不同,但基本意义相同。比如,模字可能会写成「仿」,棱字可能会写成「稜」,手字可能会写成「手部」。
例句
1. 他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
2. 她的回应模棱手,不愿意明确表示立场。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模棱一脉、模棱两可
近义词:含糊、含混、不明确
反义词:明确、明晰、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