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穷尽,没有止境。 汉 贾谊 《治安策》:“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 顾成 之庙称为 太宗 ,上配 太祖 ,与 汉 亡极。”
“亡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亡极”意为无穷尽、没有止境,强调某种状态或程度的无限性。例如汉贾谊《治安策》中“与汉亡极”,即表达“与汉朝一样永存不灭”的涵义。
字义分解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贾谊的《治安策》:“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此处通过礼制表达对功德的永恒尊崇。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文言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其含义引申为对永恒、无限状态的描述。
通假说明
“亡”与“无”在古汉语中常通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例如“亡极”中的“亡”并非“死亡”或“逃亡”,而是“无”的假借。
《亡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万分危急、极度危险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处于非常危险、面临灭亡的境地。
《亡极》的部首是亠(头部),由两个笔画组成。
《亡极》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诗经》等,用以形容战争中战败的局面,表达死亡的危险与威胁。
《亡极》的繁体字是「亡極」。
古时《亡极》的写法可以为「亾積」,其中「亾」表示无、去除,「積」表示积聚。这种写法强调灾难性的积聚,预示灭亡的临近。
1. 这场大火将整个村庄烧成了灰烬,村民们无不陷入了亡极的境地。
2. 在战争中,敌军困扰我军,我军陷入了亡极的境地。
亡国、灭亡、濒临、危亡、毁灭
危急、临危、危险、紧急、困境
安宁、平稳、稳定、安全、和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