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云笈七籤》卷二五:“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
“虎箓”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带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通常为道士所佩戴的宗教器物。其中“虎”象征威严与驱邪之力,“箓”指道教符箓,用于记载神祇名讳、法术咒语等。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道教典籍《云笈七籤》卷二五,描述道士服饰时提到:“腰带虎籙,龙章玉文”,强调其在宗教仪式中的装饰和象征作用。
用途与象征
在道教文化中,符箓是沟通神灵、驱邪护身的媒介,而虎形纹饰可能借虎的勇猛形象强化符箓的法力,体现道教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注意:由于该词汇现代使用极少,且当前资料来源权威性较低(标注为“极低权威性”),建议进一步查阅《道教大辞典》或专业文献以确认更详实的信息。
虎箓,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文学作品或书籍的名称。该词的拆分部首为虍和⺮,笔画数目为12画。
《虎箓》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有一篇记载了一个寓言故事,描述了一只被称为虎箓的神奇兽。这个故事传承下来后,虎箓逐渐演化成为描述文学著作的名称。
虎箓的繁体字为虎箙。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虎箓的古代写法为“虍納”。
这本《虎箓》是一部关于古代王朝的历史小说。
虎箓书、虎箓文学、虎箓之旅
虎符、猛兽之箓、猛犬之簿
鸟帖、蛇简、鼠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