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蜡牋 ”。涂蜡的纸,旧时专供书法家写字之用。《花月痕》第十六回:“ 秋痕 正在梳头, 痴珠 就在妆臺边坐下。瞧了一会,见有一张宣纸、一副蜡笺搁在架上,便説道:‘你这屋里却没有横额,我和你写罢。’”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内库藏 明 代香牋甚多,今製尚沿其旧,亦 宋 人蜡牋遗意,而坚緻过之。” ********* 《青烟》:“他看见正厅中间桌上有一盏洋灯点在那里,明亮的洋灯光射到上首壁上,照出一张 锺馗 图和几副蜡笺的字对来。”
“蜡笺”是一种传统手工纸张,主要用于书法创作,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特点:
蜡笺指经过涂蜡处理的纸张,表面光滑、不吸墨,墨迹干后色泽明亮。其名称也写作“蜡牋”,多见于明清文献,如清代《西清笔记》中提及“明代香牋”即源于宋人蜡笺工艺。
蜡笺在古代是专供书法家使用的优质纸张。清代小说《花月痕》中提到用蜡笺书写横额,可见其常用于题字、书法作品。因其质地坚韧、墨色表现力强,被视为高级书写材料。
现代研究中,粉蜡笺(一种高级涂布纸)被用于书法,其制作需考虑耐光性以延长保存时间。这类纸张多采用手工制作,延续了传统工艺的精髓。
蜡笺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承载了古代文人的书写审美,象征着书画艺术中对纸质和墨色融合的极致追求。
若需进一步了解蜡笺的具体制作步骤或历史文献案例,可参考古籍《西清笔记》或当代手工纸研究资料。
蜡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蜡和笺。
蜡指的是一种用动植物油脂制作的固体物质,一般用于涂饰、保护和防水。而笺则指的是纸张,尤其是信函或书信。
蜡的部首是虫(虍),共有8画;笺的部首是竹(⺮),共有11画。
蜡笺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蜡作为印章材料,并将字迹写在纸上,再以蜡封信函。因此,蜡笺就成为表示书信或纸张的一个词语。
蜡笺的繁体字为蠟箋。
在古代,蜡笺的写法略有不同,蜡的字形为“蜡”与一只虫相连,而笺的字形为“筧”,是由竹和快字旁组成的。这种古代形态的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他把信写在蜡笺上,然后封好放入信封内。
2. 祖母给我一封用蠟箋写的信,深深感动了我。
蜡烛、蜡状、蜡板、蜡炉、蜡像、蜡纸
蜡笺的近义词有信笺、纸笺。
蜡笺的反义词可以是电子邮件,因为蜡笺代表了传统的书信和纸张写作的方式,而电子邮件则代表了现代科技与电子通信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