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磨切的意思、磨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磨切的解释

(1).切磋;探讨。 唐 韩愈 《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絶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濂 非能诗者,自 汉 魏 以至於今诸家之什,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也。”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一时知名之士,如 吴襄 、 冯咏 ……府君皆以诗文与相磨切。”

(2).规谏;游说。 唐 杜牧 《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 明 方孝孺 《崔寔》:“及观 战国 之际,天下之士,皆弃道德仁义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势窃柄,大者亡人之国,小者 * 其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磨切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核心义项,均体现物体接触与作用的过程:

一、磨治;研磨修整

指通过摩擦使物体表面光滑或形状改变的过程。

例证:

“以石磨切玉器,使其温润生辉。”(《汉语大词典》第7卷)

此义项强调物理层面的加工,常见于手工艺或器物制作场景。

二、切磋;反复研讨

引申为对学问、技艺的深入探讨与反复锤炼。

词源演变:

源自古代“切磋琢磨”的治学理念(《诗经·卫风》),后浓缩为“磨切”,强调思想碰撞与精进。

例证:

“师徒日夜磨切经义,终得真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现代使用场景

  1. 学术领域:指学者对理论观点的反复推敲,如“磨切论点”。
  2. 文化传承:用于描述传统技艺的钻研过程,如“磨切篆刻刀法”。
  3. 文学修辞:常见于形容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如“文字经再三磨切方显功力”。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编)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注:释义综合多部权威辞书,未提供电子链接因纸质文献为语言学核心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磨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切磋探讨
    指在学术、技艺或思想上的深入交流与研讨。例如,唐代韩愈在《答冯宿书》中提到朋友间缺乏“相箴规磨切之道”,强调通过相互批评和探讨提升自我。明代宋濂也以“磨切”描述文人间的诗文切磋。

  2. 规谏游说
    表示劝谏或说服他人,尤其用于政治或社交场合。如唐代杜牧记载高元裕“磨切贵近”,指其敢于规劝权贵;明代方孝孺提到战国士人用言辞游说君主,称为“以口舌磨切世主”。

二、用法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献出处,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输迦霸相才局餐布骋兵痴男騃女充颎创纂存心不良大王蹈袭电鞭吊线鼎荐独行根饵子繁俗告密告止根鞁轨承贵农贱商含垢藏瑕衡山合竹镜片絶伦超羣凯容窠子叩谢劳主鳞介镏子龙艘路马卢梭冒难门外汉棉网披玩破竹之势谦良青墨全功入褚善法堂纱帷神驰深默收购价四弦索价棠橹淘荡通辨通用字吴公物极将返香盖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