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鳞介的意思、鳞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鳞介的解释

(1).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 汉 蔡邕 《郭有道碑序》:“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宋 黄庭坚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士弊禾黍恶,水烦鳞介劳。”

(2).比喻卑贱小人。 柳亚子 《吊刘烈士炳生》诗之四:“滚滚胡尘黯四方,忍看鳞介易冠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鳞介是汉语中表示水生动物类别的复合词,专指带有鳞片或甲壳的水生生物。《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水族的统称”,其中“鳞”指鱼类等有鳞物种,“介”通“甲”,指龟、鳖、贝类等带甲壳的生物。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说文解字》中“鳞”被解释为“鱼甲也”,而“介”则释为“甲也”,两者结合后逐渐演变为水生动物的代称。

从文化内涵看,鳞介在古代文献中常与“羽翮”(禽类)、“毛犊”(兽类)并列,构成生物分类体系。例如《淮南子·墬形训》记载:“万物羽毛皆祖于龙,介鳞皆祖于龟”,体现了古人对水生生物起源的认知。在具体使用中,该词既可泛指水产,如《后汉书·马融传》所述“鳞介异族”,也可特指珍贵品种,如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中“鳞介腥臊”的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

“鳞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指有鳞片和甲壳的水生动物统称,包括鱼类(如鲤、鲶)、甲壳类(如虾、蟹)等。该词常见于古籍,如宋代黄庭坚诗句“水烦鳞介劳”即描绘水产繁多的场景。

  2. 词源构成

    • 鳞:指鱼类、爬行动物等的薄片状保护组织;
    • 介:通“甲”,指甲壳类生物的外壳结构。

二、引申含义

  1. 比喻卑贱小人
    古代文学中常借“鳞介”暗指身份低微或品行不佳者。例如柳亚子诗句“忍看鳞介易冠裳”以鳞介类比趋炎附势之人。

  2. 形容琐碎繁杂的事物
    现代用法中,该词可比喻多而杂乱的事物,如“鳞介之务”指琐碎事务。

三、应用场景

  1. 文学创作
    多用于诗词和古文,如汉蔡邕《郭有道碑序》以“鳞介之宗龟龙”表达对贤者的尊崇。

  2. 艺术领域
    国画中“鳞介”是传统题材,涵盖鱼、虾、蟹等水族生物,五代黄筌、徐熙等名家均有相关作品。

四、补充说明

部分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标注其英文释义为“aquatic animals with scales and shells”,可辅助理解。需注意不同语境下词义的褒贬倾向。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绘画案例,可参考、6、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卑躬奔荡波波猜嫉岑岭长十八出服楮知白底就独角戏掇録附肤落毛富国裕民关公魧子寒兔韩愈豪盛红鰕怀襄画命缙绅锦营花阵金钟罩九垠眷伫鞠躬欿切磕碰儿快蟹浪喜乐而不淫颣节吕洞宾痲木没王法面触靡币屏翰悭涩潜水衣峭僻秋清绮馔三朝元老沙椎生盘子时度双生子所有主太白星痛惩突忽兔角龟毛托墨图像相候乡化遐瞻屟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