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价。一般指卖主提出售价。亦用以比喻谋求名位。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少室山人 索价高,两以諫官徵不起。”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若 颐 ( 程颐 )者,特以迂阔之学,邀君索价而已。”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梦中 邯郸 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嘲,虚名无处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卫朝奉 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 徐迟 《火中的凤凰》五:“书在一个书商处,三十二册索价一千元。”
“索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讨价,通常指卖方提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也可引申为对名位、利益的谋求。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指交易中卖方主动提出售价的行为,例如“商家索价过高”。该词强调卖方在定价中的主导性,常见于商业场景。
比喻义
可延伸至对名位、利益的追求,如唐代韩愈《寄卢仝》诗中“少室山人索价高”,即以“索价”暗喻隐士自抬身价、拒绝出仕的态度。
古代文献
宋代邵博《闻见后录》提到程颐“邀君索价”,批评其以学问为筹码谋求高位;元代吴弘道《金字经》则用“山人索价高”讽刺沽名钓誉之人。
现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不合理的高价要求,如“索价远超市场价”,隐含对贪婪或虚高行为的批评。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词典》或《寄卢仝》等原文。
索价,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索价的部首是“纟”,表示与纺织品相关,它由5个笔画组成。
索价一词源自于古代,最早的写法是“索價”,其中“索”表示寻找,索取,而“價”表示价格。随着汉字的演变,现代写法变为“索价”。
索价的繁体写法为“索價”,在一些地区或传统场合仍然有人使用。
在古代,索价的写法是“索價”。
1. 这家公司的产品索价非常合理,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2.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该商品的索价一直在上涨。
索价的相关组词有:
1. 询价: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询问。
2. 定价: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3. 议价:就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讨论与协商。
索价的近义词有:价格、标价、售价。
索价的反义词是:免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