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兵的意思、墨兵的详细解释
墨兵的解释
(1).指史书。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孙樵 谓史书曰墨兵。”
(2).指书画诗文。形容创作时挥毫运墨如用兵,故称。 清 曹寅 《寓斋即事与诸同人夜话有怀晚研曾寓此三年》诗:“凌结铜蟾戢墨兵,衰疲那竞世间名。”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墨兵乍洒,笔阵横飞。”
词语分解
- 墨的解释 墨 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专业解析
墨兵,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
本义:指墨家学派关于军事防御的理论与实践
- 此义项源于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翟)及其弟子所倡导的“非攻”思想。墨子反对不义的侵略战争,但主张积极防御,并发展出一套精密的守城技术和战术理论,被后世称为“守御之术”或“墨守”。
- “墨兵”即指墨家这一套以防御为核心的军事学说、技术及相关的守城器械、策略等。它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实践。
- 来源依据:此释义基于对墨家核心思想及其军事贡献的普遍认知,主要参考中国古代哲学史、军事思想史及《墨子》原典(如《墨子》中的《备城门》、《备高临》等篇目专门论述守城技术)。可参考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对“墨”及“墨家”相关词条的解释(例如《汉语大词典》“墨”字条下相关义项)。
-
引申义/比喻义:指用笔墨进行的论战或文辞交锋
- 此义项由“墨”(代指笔墨、文字)与“兵”(兵器、战斗)组合而成,构成一个生动的比喻。
- 它形象地将文人之间通过文章、书信、评论等方式进行的激烈辩论、批评或观点交锋,比喻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运用文字、逻辑、学识作为武器进行攻防。
- 来源依据:此释义体现了汉语中“笔战”、“舌战”、“文攻”等类似概念,反映了语言中常见的战争隐喻。其构成方式符合汉语词汇的比喻造词规律,可在探讨语言修辞或文学评论的语境中找到例证。可参考语言学或修辞学著作中关于战争隐喻的论述(例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关于比喻的章节,或相关汉语词汇学、语义学专著)。
关联概念:
- 墨守: 常与“墨兵”相关,原指墨子善于守城,后引申为固执地遵守旧规,不知变通(此引申义已偏离墨家本意,带有贬义)。《汉语大词典》“墨守”词条对此有详细解释。
“墨兵”一词的核心含义围绕墨家的军事防御思想(本义)及其在语言文化中衍生出的比喻义(以文为战)展开。它既是特定历史学派(墨家)军事智慧的指称,也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性词汇。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相关词条释义及例证。
- 墨家思想背景参考《墨子》原典(孙诒让《墨子间诂》等校注本)及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著作(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 比喻义的语言学依据参考汉语词汇学、语义学及修辞学专著(如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网络扩展解释
“墨兵”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指代史书
- 该释义源自明代学者陈继儒的《珍珠船》,其中提到“孙樵谓史书曰墨兵”。此处“墨兵”以“墨”代指书写,将史书编纂比作用兵,强调其严谨性和策略性。
2.形容书画诗文创作
- 用于比喻艺术创作时挥毫运墨的力度与节奏,如同用兵布阵般讲究章法。例如清代曹寅的诗句“凌结铜蟾戢墨兵”,以及杭世骏《东城杂记》序中“墨兵乍洒,笔阵横飞”,均以军事意象突显创作的气势与技巧。
补充说明
- 词源结构:“墨”指书写工具,“兵”取军事策略之意,组合后形成对文字与艺术创作的生动比喻。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评论或历史论述中,如“判花视草风骚将,倚断芸窗阅墨兵”(出自的例句)。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引用及现代词典释义,兼顾词义的历史演变与文学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谙知败迹贝夹备任炳灵寺石窟毕生鼻塌嘴歪步屐不是话头裁翦憯痌长秋出谷脣齿除外赕布电视广播凋刓碓硙二校恶岁遏云放浪風流醖藉府署附载馆次孤臣宏诞湱湱教坊教友巨珰居士屩苛酷徕下凉荫瞭楼利令智昏轮辕卖佣马毛猬磔面弱闵察靡然向风内局臬司平隰蒲帆奇骨青灯乞乡郡泉府上冢奢太蛇子蛇孙书素屯军王春献纳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