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赕布的意思、赕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赕布的解释

指南方少数民族向朝廷输纳布帛。《晋书·食货志》:“ 元后 渡 江 ,军事草创,蛮陬賧布,不有恒準,中府所储,数四千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赕布,汉语复合词,由"赕"和"布"两个语素构成。据《汉语大字典》(第二版)记载,"赕"本义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以财赎罪的习俗,《唐书·南蛮传》载"诸蛮族……岁输赕布",其读音为dǎn,属形声字,从贝声,与财物相关。

《辞源》(第三版)指出"赕"引申为贡赋制度,特指唐代对西南地区征收的实物税,"布"则指古代以麻、葛等纤维织成的纺织品。《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南宁州……岁贡赕布",印证其作为赋税物资的历史功能。

在文化语义层面,"赕布"承载着古代边疆治理与经济交流的双重内涵。宋代《岭外代答》记载"邕州羁縻州洞,以布帛充税",印证其作为经济媒介的史料价值。现代方言研究显示,该词在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中保留着"以物抵债"的原始语义残留。

网络扩展解释

“赕布”是一个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释义
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向朝廷缴纳的布帛,属于赋税或贡纳形式之一。

历史背景
根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时期(如“元后渡江”阶段),因政权初建、制度未完善,南方少数民族(“蛮陬”)缴纳的赕布没有固定标准,当时国库储存量达“数千匹”。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经济管理方式。

词源与结构

该词现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现代汉语已不常见。

别人正在浏览...

庇赖曹国舅潮候澄宁凑手不及登遐动如脱兔風馳電騁功德刮水孤鸾骇悸寒埃浣花草堂货鬻趼拆谏当奸非健捷椒壶稼穑鯨鬣金覊近利久佚朘刻矍矍巨胜空中獠丁丽轨令声蓩蓩面尽千度浅量切厉启航亲串轻鸾区析圣朝声地尸鸠食味谁行硕才岁占温谕务成五凤城五劳七伤无术瞎奶小庭晓字斜睨溪狗西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