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兵的意思、墨兵的詳細解釋
墨兵的解釋
(1).指史書。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 孫樵 謂史書曰墨兵。”
(2).指書畫詩文。形容創作時揮毫運墨如用兵,故稱。 清 曹寅 《寓齋即事與諸同人夜話有懷晚研曾寓此三年》詩:“淩結銅蟾戢墨兵,衰疲那競世間名。”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墨兵乍灑,筆陣橫飛。”
詞語分解
- 墨的解釋 墨 ò 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顔料:一錠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寶(珍貴的字畫。亦用來尊稱别人寫的字、畫的畫)。 寫字畫畫用的各色顔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場。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臉色;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專業解析
墨兵,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本義:指墨家學派關于軍事防禦的理論與實踐
- 此義項源于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墨翟)及其弟子所倡導的“非攻”思想。墨子反對不義的侵略戰争,但主張積極防禦,并發展出一套精密的守城技術和戰術理論,被後世稱為“守禦之術”或“墨守”。
- “墨兵”即指墨家這一套以防禦為核心的軍事學說、技術及相關的守城器械、策略等。它體現了墨家“兼愛”、“非攻”思想在軍事領域的實踐。
- 來源依據:此釋義基于對墨家核心思想及其軍事貢獻的普遍認知,主要參考中國古代哲學史、軍事思想史及《墨子》原典(如《墨子》中的《備城門》、《備高臨》等篇目專門論述守城技術)。可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對“墨”及“墨家”相關詞條的解釋(例如《漢語大詞典》“墨”字條下相關義項)。
-
引申義/比喻義:指用筆墨進行的論戰或文辭交鋒
- 此義項由“墨”(代指筆墨、文字)與“兵”(兵器、戰鬥)組合而成,構成一個生動的比喻。
- 它形象地将文人之間通過文章、書信、評論等方式進行的激烈辯論、批評或觀點交鋒,比喻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雙方運用文字、邏輯、學識作為武器進行攻防。
- 來源依據:此釋義體現了漢語中“筆戰”、“舌戰”、“文攻”等類似概念,反映了語言中常見的戰争隱喻。其構成方式符合漢語詞彙的比喻造詞規律,可在探讨語言修辭或文學評論的語境中找到例證。可參考語言學或修辭學著作中關于戰争隱喻的論述(例如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中關于比喻的章節,或相關漢語詞彙學、語義學專著)。
關聯概念:
- 墨守: 常與“墨兵”相關,原指墨子善于守城,後引申為固執地遵守舊規,不知變通(此引申義已偏離墨家本意,帶有貶義)。《漢語大詞典》“墨守”詞條對此有詳細解釋。
“墨兵”一詞的核心含義圍繞墨家的軍事防禦思想(本義)及其在語言文化中衍生出的比喻義(以文為戰)展開。它既是特定曆史學派(墨家)軍事智慧的指稱,也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表現力的修辭性詞彙。
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相關詞條釋義及例證。
- 墨家思想背景參考《墨子》原典(孫诒讓《墨子間诂》等校注本)及中國哲學史、思想史著作(如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 比喻義的語言學依據參考漢語詞彙學、語義學及修辭學專著(如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網絡擴展解釋
“墨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指代史書
- 該釋義源自明代學者陳繼儒的《珍珠船》,其中提到“孫樵謂史書曰墨兵”。此處“墨兵”以“墨”代指書寫,将史書編纂比作用兵,強調其嚴謹性和策略性。
2.形容書畫詩文創作
- 用于比喻藝術創作時揮毫運墨的力度與節奏,如同用兵布陣般講究章法。例如清代曹寅的詩句“淩結銅蟾戢墨兵”,以及杭世駿《東城雜記》序中“墨兵乍灑,筆陣橫飛”,均以軍事意象突顯創作的氣勢與技巧。
補充說明
- 詞源結構:“墨”指書寫工具,“兵”取軍事策略之意,組合後形成對文字與藝術創作的生動比喻。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評論或曆史論述中,如“判花視草風騷将,倚斷芸窗閱墨兵”(出自的例句)。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引用及現代詞典釋義,兼顧詞義的曆史演變與文學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阿侬八輩蠶扮相鼈燥不得開交長麾超捷朝升暮合出出溜溜出生入死促駕誕谲倒嚼疊躍斷鸢方員樊橑風術鳳鷟忿郁閣免弓仗挂誤渙靡昏夜火龍船尖子憍奢掎汩極明金镳玉辔坎轲狂朋怪侶蘭羞麗璧犛牛隴頭音信陋迹馬不解鞍面巾紙嫫姑陪隸偏次平均值怯場七景起屋人身權利日前容覆水獺俗稱添削通要惟真相蒸仙雀潇飒西眉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