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ric system] 一种计量的十进制,原来完全根据米来制定,容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分米,质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厘米的水(在其最大密度时)
即国际公制。旧名米突制。为 法国 于十八世纪末所首创。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国在 巴黎 签订米突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我国*********于1959年6月公布,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米制的几个主要单位规定如下:(1)长度主单位为米,代号m,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米尺在0°C时两端标线间的距离,约等于通过 巴黎 的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2)质量主单位为千克(公斤),代号kg,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砝码的质量。(3)容量主单位为升,代号1,为一千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密度最大(4°C)时的体积。米制的主要优点是:单位的选取有可靠标准;各基本单位间有密切联系;采取十进位制,使用方便。
米制(又称公制或国际公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十进制计量制度,其核心特点是以米、千克、升为基本单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起源与发展
米制由法国于18世纪末首创,最初以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米”。1875年,法、德、美、俄等17国签署《米制公约》,确立其为国际通用计量制度。
基本单位
国际推广与中国应用
1959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将米制定为基本计量制度。其十进位制设计简化了单位换算,例如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
与国际单位制(SI)的关系
米制是国际单位制(SI)的前身,1960年后SI在米制基础上扩展,增加了时间、电流等基本单位,但保留了米、千克等核心定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单位的具体定义或历史背景,可参考、2、6等来源。
《米制》是指以米为基本计量单位的计量制度。其拆分部首是米部与制部,笔画数为10。以下是有关《米制》的更多详细信息。
《米制》这个词源于中国的计量制度,始于明朝。明朝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原始的坊市计量制度,各地计量单位不统一,制造了很多不便。明朝嘉靖年间,为了统一计量单位,方便交流和贸易,米制被引进,并逐渐被采用。后来,米制也传入了其他东亚国家。
《米制》的繁体字是「米製」。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关于「米制」,在古代的写法中,「米」的形状可能会与现代略有不同,而「制」的写法则可能更加简化。
1. 随着国际间的标准化,许多国家纷纷采用了米制计量系统。
2. 这个国家在19世纪末转变为米制,使得各地的贸易更加便利。
与《米制》相关的词汇组词例如:米制单位、米制系统、米制长度等。
与《米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公制、米制计量等。
与《米制》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英制、英美制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