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切肤之痛的意思、切肤之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切肤之痛的解释

[keenly felt pain] 切肤:与自身关系极密切。亲身感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聊斋志异·冤狱》

详细解释

切身的痛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恝然者,輒復云云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受万罪於公门,竟属切肤之痛。”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起来之后,也仍旧在街上逛,虽然不比赤膊之有切肤之痛,却又渐渐的觉得世上有些古怪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切肤之痛

汉语词典释义

指亲身经受的痛苦。形容感受极为深切,如同切身受到伤害一般。其中“切肤”意为与自身密切关联,“痛”指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该成语强调痛苦体验的直接性和深刻性,常用于描述因自身经历而产生的强烈痛感或教训。


详细解析

  1. 字义溯源

    “切”本义为贴近、密切,“肤”指身体表层,合指与自身紧密相关;“痛”既指生理疼痛,亦引申为精神煎熬。最早见于《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弟子虽愚昧,岂不知切肤之痛?”(来源:《汉语大词典》)。

  2. 权威词典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亲身经受的痛苦。
    • 《汉语成语大辞典》:比喻亲身感受的深切痛苦(来源: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大词典》)。
  3. 语义特征

    • 直接性:强调痛苦源于亲历,非间接感受。
    • 深刻性:痛苦程度深入身心,难以忽视。
    • 警示性:常与教训关联,如“切肤之痛,终身难忘”。
  4. 使用场景

    • 字面用例:描述生理创伤,如“烫伤带来的切肤之痛”。
    • 比喻延伸:
      • 经济领域:“投资失败的切肤之痛”;
      • 情感层面:“背叛带来的切肤之痛”;
      • 社会议题:“环境污染令民众有切肤之痛”。
  5. 近义与反义

    • 近义:痛彻心扉、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 反义:无关痛痒、隔靴搔痒

经典例句

经历过战乱的人,对和平的价值有着切肤之痛。

企业因管理疏漏蒙受损失,方知合规经营非切肤之痛不能警醒。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部分经典辞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以符合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切肤之痛”是汉语成语,指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极为深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最早出处:明代王守仁《传习录》提到“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指亲身感受的痛苦。
  2. 典故扩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中,朱生因冤案受尽折磨,故事末尾用“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点明百姓在官府中遭受的深切苦难。

三、用法与结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痛定思痛、刻骨铭心 不关痛痒、无关痛痒
同感身受、感同身受 欢欣鼓舞

五、例句与使用场景

  1. 文学例句: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他有着切肤之痛。”(现代用法,强调历史创伤)
  2. 生活场景:
    “酒后驾车的危险,我曾有切肤之痛,因此劝你切勿冒险。”(个人经历引发的深刻教训)

六、延伸理解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因直接经历而产生的深刻影响,如战争创伤、重大挫折等。其核心在于“切身性”,与“隔靴搔痒”形成鲜明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聊斋志异·冤狱》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尼按军百恨败字饱谙世故宝具抱玉握珠比翼禅栖客程墨伧子楚班匆猝打酱油店东定义犯霜露发照風磴负海俯念格末汉国和声署弘济宏猷浑身上下伙烦降士计不反顾介然金翅扇京东大鼓积射士决溃均礼看菜恪守成宪灵蛇闹纷纷昵交牛头不对马嘴盘拢朋雠偏恃三娥升献尸夺眡祲失伍水晶棺讼树孙子兵法滕薛争长推涛作浪兔起鹘落土物武乐现代汉语词典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