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enly felt pain] 切肤:与自身关系极密切。亲身感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聊斋志异·冤狱》
切身的痛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恝然者,輒復云云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受万罪於公门,竟属切肤之痛。”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起来之后,也仍旧在街上逛,虽然不比赤膊之有切肤之痛,却又渐渐的觉得世上有些古怪了。”
“切肤之痛”是汉语成语,指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极为深切。以下是详细解释:
近义词 | 反义词 |
---|---|
痛定思痛、刻骨铭心 | 不关痛痒、无关痛痒 |
同感身受、感同身受 | 欢欣鼓舞 |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因直接经历而产生的深刻影响,如战争创伤、重大挫折等。其核心在于“切身性”,与“隔靴搔痒”形成鲜明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聊斋志异·冤狱》原文或权威词典。
切肤之痛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痛苦极深、痛彻心扉的感受。它表示某种痛苦或悲伤感受透过皮肤直接侵入内心,给人带来非常深刻的痛楚。
《切肤之痛》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可以拆分为:刀(刂)+肉(⺼)+痛(疒)。其中,刀作为首字部分,肉为中间部首,痛作为尾字部分。
拆分笔画如下:
《切肤之痛》这个成语来源于《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所创造的。在繁体字中,切肤之痛的写法为「切膚之痛」。
古时候,《切肤之痛》这个成语可能有其他的写法形式,因为汉字的写法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变化。但是以现代汉字为基准,没有找到确切的古代写法。
1. 他遭受了家人离世的切肤之痛,十分痛苦。
2. 这部电影深情描绘了战争中士兵们的切肤之痛。
1. 刀刃之痛
2. 发人深省
3. 如切如磋
1. 心如刀割
2. 酸楚
3. 剖肝沥胆
1. 幸灾乐祸
2. 轻松愉快
3. 无动于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