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靡慝 ”。
“靡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放纵无度
指行为不受约束、过度放纵,常用于批评或警示(如描述)。例如:“他生活靡忒,终致家财散尽。”
通“靡慝”
意为“不变更、不改变”,源自《诗经·鄘风·柏舟》中的“之死矢靡慝”,表示至死不变(如引用文献)。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诗经》相关注解(如、的文献来源)。
《靡忒》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通常表示人的品德不端、轻佻放荡、放纵不羁。
《靡忒》由靡和忒两个部分组成。
靡的部首为革,总笔画数为14。
忒的部首为心,总笔画数为7。
《靡》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古时候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放纵不羁。
而《忒》最早起源于金文,意指纵容放纵、放任自流。
《靡忒》的繁体字为「靡」和「忒」。
在古代,靡字的形状与其现代形态基本一致,而忒字的形状则与现代形态有所不同,更加象形。
他的行为举止十分靡忒,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靡革(形容人的品行可耻)、靡费(奢侈浪费)、忒忙(过于匆忙)等。
放荡、狂放、草率、轻佻。
庄重、谨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