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诗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买骏骨”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多与求贤若渴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原指通过高价购买千里马的尸骨来彰显诚意,最终吸引活马交易的行为,后引申为以真诚态度招揽贤才的象征。例如唐代杜甫在《赠崔十三评事公辅》中写道“燕王买骏骨”,即借用此典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欲招贤士,谋士郭隗讲述“千金买骨”的故事:有国君用五百金购得千里马尸骨,此举令天下人感知其诚意,不久便获得三匹活千里马。此典故成为历代文人表达求贤的经典意象,如李贺《马诗》中“堆金买骏骨”。
该典故在诗词中常以简写形式出现:
提示:若需了解不同文献对典故的解读差异,可查阅《战国策》原文(来源)及《全唐诗》相关注释(示例)。
买骏骨是一个成语,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指购买骏马的骨骸,意味着买一纸糊窗户纸,没有实际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买骏骨意味着被欺骗、上当。
第二种解释是指购买高贵、优秀的品质、才能或财富。在这个意义上,买骏骨意味着投资有价值的东西。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买骏骨的部首是口,它包含了6个笔画。
买骏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魏策四》一书中。这个成语在古代常常被使用,现在仍然在口语中被人们广泛使用。
繁体字为「買駿骨」。
在古代,买骏骨的写法可能会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形近意远。
1. 他在拍卖会上买下了那副字画,但后来发现只是买骏骨而已。
2. 这个项目看起来很有前景,值得投资,绝不是买骏骨。
买空、买香、买剌子、买个敬业的、买个凌波的。
吃亏上当、被忽悠、上当受骗。
收益满满、物有所值、赚大发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