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时 庐山 行香的群众集会。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七日,往 庐山 ……是日,车马及徒行者憧憧不絶,云上观,盖往 太平宫 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谓之白莲会。”
(2).白莲教的别名。《明史·韩林儿传》:“ 韩林儿 ……其先世以白莲会烧香惑众。”参见“ 白莲教 ”。
关于“白莲会”的详细解释如下:
庐山行香集会
指宋代以来在庐山举行的民间宗教集会活动,信徒于特定日期(如农历八月一日至七日)前往太平宫焚香朝拜。
白莲教的别名
作为民间宗教组织“白莲教”的别称,常见于明清文献中,如《明史》记载韩林儿家族“以白莲会烧香惑众”。
起源与发展
政治角色
负面化过程
清代因参与反清活动被官方定性为“邪教”,其名称逐渐成为“伪装善良却行恶”的贬义代称。
作为成语,“白莲会”比喻表面良善实则从事不正当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例如:“某些组织打着慈善旗号敛财,堪称现代白莲会。”
提示:如需了解白莲教起义的具体事件(如嘉庆川楚起义),可查阅中的历史分析。
白莲会是指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出现的一股农民起义组织,其目的是反抗封建统治,追求民主平等。
白莲会的部首是艹(草字头),分别由“白”和“莲”两个字组成。
白莲会的笔画分别为:白(5画)、莲(16画)。
白莲会的名称来源于其成员信奉的白莲教,白莲教是一种民间宗教,起源于南宋时期,因其信仰崇尚白莲花而得名。
白莲会的繁体字为「白蓮會」。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白莲会在古时候的写法为「白蓮會」。
1. 许多农民因为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纷纷加入白莲会。
2. 白莲会的成员常常举行秘密的宗教仪式来表达他们的信仰。
白莲会无法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词语。
白莲会的近义词可以是反贼团体、农民起义组织等。
白莲会的反义词可以是统治者、封建统治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