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补拟的意思、补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补拟的解释

谓按照选人的才能拟定补授的官职。《周书·儒林传·乐逊》:“选曹赏録勋贤,补拟官爵,必宜与众共之,有明扬之授。”参见“ 注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补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义与使用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一、字义解析

  1. 补(bǔ)

    • 本义:修补、补充缺失的部分。《说文解字》释为“完衣也”,即修补衣物,引申为填补空缺、弥补不足。
    • 引申义:增补人员、补充缺额(如“补缺”“补录”)。
  2. 拟(nǐ)

    • 本义:揣度、计划。《说文解字》称“度也”,指设计或起草方案(如“拟稿”“拟定”)。
    • 引申义:模仿、仿照(如“拟古”)。

二、词汇含义

“补拟” 为动词,指针对空缺职位或未定事项,补充拟定人选或方案,强调对缺失部分的后续规划行动。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拟”为“起草;设计”,如“拟方案”;“补”含“补充空缺”义(如“补选”)。

    注:因词典无在线公开版,暂不提供链接。

  2. 《古代汉语词典》

    收录“补”的“补官”义项(即补任官职),“拟”的“起草”义项,与“补拟”的行政语境契合。

  3. 《汉语大词典》

    例证“补拟”用于明清史料,如“吏部补拟京官”(《万历野获编》),指向官职替补流程。


四、使用场景


“补拟”是复合动词,核心含义为补充缺位并起草对应方案,兼具“弥补空缺”与“规划行动”双重语义,多用于正式文书及历史行政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补拟”是古代官职选拔制度中的一个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释义

补拟指根据候选人的才能,拟定并补授相应官职的流程。这一术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官职任命需结合个人能力与公开选拔原则。


详细解释

  1. 词素分解

    • 补:即“补缺”“补授”,指填补官职空缺。
    • 拟:意为“拟定”“起草”,引申为对官职的初步任命安排(参考“拟”的动词含义)。
      组合后,“补拟”表示针对空缺职位,按才能拟定人选并授予官职的过程。
  2. 历史背景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周书·儒林传·乐逊》:“选曹赏録勋贤,补拟官爵,必宜与众共之,有明扬之授。”
    此句强调选拔需公开透明,避免私相授受,体现了古代官僚制度中对能力和公正的重视。

  3. 关联术语

    • 注拟:与“补拟”类似,指初步拟定官职后交由上级审批的流程(、3提及两者关联性)。
    • 明扬之授:指公开选拔,与“补拟”共同体现古代任官制度的规范性。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史书或典章制度文献中,描述官职任免机制。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历史、政治制度时仍具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周书》相关章节或高权威词典来源(如、2、3)。

别人正在浏览...

豹颅辨难兵无常势鼻渊驳窦采斿镵镌钞击诚惶牀笫逮系典实动劲儿东经独出己见敦雅多累恩例帆海浮年干饭葛越官廪过来人黄豆贿单徽霍降魄笺缯借古讽今军镇考盘棱眼陵师灵头旛林光鸾吟凤唱螺壳钱瘰疬锚纲末由母字蹑手蹑脚鲵鲐仿偟佩刀烹石蚑行蛲动鹊垆觞宾纔然刹柱圣略神话手灵猥璅卧榻五贼仙佛消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