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靡所适从的意思、靡所适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靡所适从的解释

不知何所依从。 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减削太苛,有亏敦睦;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独儒家者流,汎滥而靡所适从,则以所欲者众耳。”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白旗》:“时各帅意见不同,卒无定计,甚至出令旋止,靡所适从。”参见“ 无所适从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靡所适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í suǒ shì cóng,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不知该依从什么或如何抉择,形容面对复杂情况时无所适从、难以决断的状态。

  2. 出处与例句
    该成语最早见于明代张居正的《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清代黄钧宰的《金壶浪墨·白旗》中也用此词描述矛盾决策:“出令旋止,靡所适从。”

  3. 语法与用法

    • 结构:偏正式成语,含贬义色彩。
    • 功能:多作谓语、宾语或定语,用于形容因意见分歧或规则模糊而不知所措的情境。
  4. 扩展解释
    部分文献强调其引申含义,即事物或人缺乏明确归属或方向,处于难以被约束或定义的状态。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其“依从无据”的核心意义。如需更全面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靡所适从

《靡所适从》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世祖较文公元年》中的“故文公将伐邾,问于孔子曰:‘文王既没,文公其乐乎?’孔子对曰:‘何为其乐也?虞曲谬,宫靡所适从邪?将自其事也,虽将千龄,吾将以为乐’。”其中,“靡所适从”形容了虞曲谬音乐动听而不符合礼乐的规范,也比喻了不合时宜、不合礼法的行为。

成语《靡所适从》的部首是“革”,拆解为“革+未+从”,其中“革”是意为皮革或改革的意义,表示不合规范;“未”是表示否定的意义;“从”是表示跟随的意义。整个成语的字意是不合规范、不符合从古至今的传统。

在繁体字中,《靡所适从》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时会将“靡”写作“靡”。例如,明代的《重订广韵集注》中出现了“靡所适从”这样的写法。不过,现代通用的写法是将“靡”写作“靡”。

以下是一些使用《靡所适从》的例句:

他的言行靡所适从,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

虽然他的行为靡所适从,但他总能带给大家欢乐。

由于《靡所适从》涉及具体的行为和态度,很难找到明确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但可以使用一些与它相关的成语,如“违法乱纪”和“徇私枉法”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