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碧的意思、青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碧的解释

(1).青绿色。常用以形容山色、烟色、天色等。 宋 惠洪 《次韵李商老匡山道中望天池》:“ 庐山 自高寒,青碧开晴天。”《红楼梦》第四八回:“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 鲁迅 《呐喊·白光》:“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

(2).借指山、水、天、树等。 前蜀 杜光庭 《题龙鹄山》诗:“抽得閒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 宋 惠洪 《蒲元享画四时扇图》诗:“云破连峯青碧开,林梢时復见楼臺。”

(3).青碧色的颜料。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卷七:“ 刘謓 善画妇人,盖当代第一,官至少府卿,市青碧一千二百斤供御画,用钱六十五万。”

(4).一种青玉石。《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百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郭璞 注:“碧亦玉类也。” 郝懿行 疏引《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国 ﹞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碧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色彩属性 指介于青绿之间的冷色调,常见于自然景观描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青绿色",如"青碧的溪水映着山影"(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这种色彩认知源于古代五行学说中的东方色系,《周礼·考工记》注疏称"青属木,碧为石之青者",形成对天然矿物与植物色彩的统摄性表述(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

二、材质指称 特指青玉石材质,常见于古代器物记载。《说文解字注》释"碧"为"石之青美者",段玉裁注强调其"色相如黛,质地通透"的特征(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天工开物》记载明代玉工将青碧列为"山料玉三等"之中的上品(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天工开物》)。

三、文学意象 在诗词创作中构成复合审美意象,承载着多重文化隐喻。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青碧既指实景色彩,又暗喻时局动荡(来源:中华书局《杜诗详注》)。《文心雕龙·物色》析其"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的美学特质(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心雕龙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青碧”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颜色描述
    指青绿色,常用于形容自然景物的色彩,如山色、烟色、天色、水色等。例如《红楼梦》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鲁迅笔下“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

  2. 借代自然景物
    可代指山、水、天、树等整体意象,如宋惠洪诗句“云破连峯青碧开”,前蜀杜光庭诗中“乱敲青碧唤蛟龙”。

二、扩展含义

  1. 颜料与玉石

    • 指青碧色的古代绘画颜料(如唐代刘謓购青碧作御画)。
    • 一种青玉石,见于《山海经》记载:“其下多青碧、雄黄”。
  2. 形容人或气质
    部分语境中可修饰人的容貌,如“青碧的眼睛”“青碧的笑容”,形容清新明亮的特质(此用法权威性较低,多见于文学性表达)。

三、例句与文学引用

四、总结

“青碧”兼具色彩描述与意境借代功能,多用于诗文、小说中增强画面感,核心意象与自然之美紧密相关。如需更完整引证,可参考《历代名画记》《山海经》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吃猴百司豹关避放驳斥不射宿超忽超假成真除中大功毕成舫人丰膏风行电击购问孤傲韩白浩侈诃怒洪颐遑惑花园子磵牕皎然截趾適履禁驻峻拔俊选阚月魁摧廉畏六点儿落霞漫漶支离蛮毡毛公坛绵绵瓜瓞闑内匿光匏斗企咏起张鋭意儒士塞望烧毁神惊石始室泗川肆虐四至八道岁时睟顔蜪犬吞声忍气往还无丁字象口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