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上级给下级的文书谓下记。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不晓吏道,所能不过案狱考事,移书下记。”《后汉书·钟离意传》:“﹝ 钟离意 ﹞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奏疏所以取记义者,古人施之上曰奏记,施之下曰下记。”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下记”一词的含义及用法如下:
“下记”指“下方记载的内容”,属书面用语,常见于正式文书或条目式文本中,用于引出后文具体事项。例如:
下记三条规则需严格遵守:
- 工作时间不得擅离岗位;
- 设备使用后及时归位;
- 每日提交工作日志。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下方所记载的内容。多用于公文、规章等正式文本,提示读者关注后续条目。
用法示例:
员工需遵守下记守则:
一、保持办公环境整洁;
二、节约水电资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义:文书或条款中指引性用语,意为“下文记述的事项”。强调内容的正式性与条理性。
语法特征:
场景类型 | 例句 |
---|---|
规章制度 | 本考场考生须遵守下记规定:禁止携带电子设备,按号入座。 |
合同条款 | 甲方义务详见下记第三条:按期支付乙方劳务费用。 |
注意事项 | 使用前请确认下记事项:设备电源状态、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备。 |
“下记”源于日语“下記”(かき),20世纪初随法律文书引入汉语,现主要用于港澳台地区公文及部分大陆正式文件。大陆日常语境中,“下列”“下述”更常见,但“下记”仍保留于法律、金融等专业领域,体现文本的庄重性与条理性(参考:《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
“下记”作为书面指引词,核心功能是提示下文内容,适用于需明确分项陈述的正式文本。其使用需符合语境规范性,避免口语化表达。
“下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具体解释如下:
“下记”指古代上级对下级发布的文书,属于行政公文的一种。该词由“下”(指下级)和“记”(指文书)组成,最早见于汉代文献。
古代用法
主要用于官方文件传递,例如:
现代用法
在当代汉语中,该词可引申为“以下记载”或“下文所述”,常见于正式文件或公告中,用于引出后续内容。例如:“注意事项详见下记条款”。
日语中“下記(かき)”也表示“下列、下述”,如“下記の住所”(下述地址),但中文使用范围更窄,主要集中在书面表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代公文制度,可参考《论衡》《后汉书》等文献原文。
白瓷百道笨人扁担社编数宾燕拨万论千采清仓仓蟷蜋噉噬刀叉钓鱼车帝孙断俸繁云繁杂风律搁楼鬲山诟耻拐点暵赫红娘子毁谮餬口豁落舰队姜饼僭异警所絶徼句襟坑戮客舟快门赉赏爁炎量体温例行差事马郎房眊燥煤球名从主人平揖破国亡家抢掠清谅认做入列生币私心话松松垮垮遂亡天眼开跳高宪网嚣谗小迟嚣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