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上级给下级的文书谓下记。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不晓吏道,所能不过案狱考事,移书下记。”《后汉书·钟离意传》:“﹝ 钟离意 ﹞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奏疏所以取记义者,古人施之上曰奏记,施之下曰下记。”
“下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具体解释如下:
“下记”指古代上级对下级发布的文书,属于行政公文的一种。该词由“下”(指下级)和“记”(指文书)组成,最早见于汉代文献。
古代用法
主要用于官方文件传递,例如:
现代用法
在当代汉语中,该词可引申为“以下记载”或“下文所述”,常见于正式文件或公告中,用于引出后续内容。例如:“注意事项详见下记条款”。
日语中“下記(かき)”也表示“下列、下述”,如“下記の住所”(下述地址),但中文使用范围更窄,主要集中在书面表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代公文制度,可参考《论衡》《后汉书》等文献原文。
《下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下面的记录或者注释。
《下记》的第一个字《下》是由“一”和“⺁”两个部首构成,共有七个笔画。
《下记》的第二个字《记》是由“言”和“⺍”两个部首构成,共有十个笔画。
《下记》是现代汉语词汇,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相同,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也可以写作“⺁记”,其中的部首“⺁”表示下面的意思。
1. 在这本书的下记中,我标注了一些重要的内容。
2. 他将会在每节课后给我们留下记,以方便我们复习。
下记本身是一个词语,没有常见的以它为前缀或后缀的组词。
近义词:下面的记录,注解。
反义词:上次的记载,上部的纪录。
碑趺边带边夷边音并蒂参定趁坊楚氛怵心猝倒抵斗顶门心逗笑多样化籓篱负面高隐共奉固疾睔睔害人不浅姜后脱簪瘕痛记丑言辩桀傲不恭箕赋计过祭灵酒痕九裂嗑睡狼顾鸱跱酹奠俪偶礼贤卖弄眉门谋孙拟声词平地木樵客穷寇勿迫桑沧三推六问神先螫虫释亮霜候庶士廋词唐古特同门异户偷油儿头罩尾巴难藏谓谕文君早寡娴靡险心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