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疠疫的意思、疠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疠疫的解释

瘟疫。《左传·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则水旱癘疫之灾,於是乎禜之。” 孔颖达 疏:“癘疫谓害气流行,岁多疾病。” 唐 韩愈 《为宰相贺雪表》:“实丰穰之嘉瑞,销癘疫於新年。”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时夏令初届, 淮 泗 间癘疫流行,多朝发夕死者。” ********* 《萍踪寄语》七六:“又例如乡下土老儿饮了沟里的污水,发生疠疫,他们又相信牧师们的说教,说这是天灾,用来惩罚他们的罪恶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疠疫”是中国古代对瘟疫的统称,主要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危害性的流行性疾病。以下从定义、历史记载、病因认知等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 疠疫指由“疫疠之气”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传染率、致病率和死亡率。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水旱疠疫之灾”,孔颖达疏注“害气流行,岁多疾病”。
    • 在医学典籍中,“疠”既可指疫病(如《周礼·疾医》),也指麻风病等恶疾(《说文解字》称“疠,恶疾也”)。
  2. 历史认知演变

    • 隋代《诸病源候论》提出“节气不和、暴风疾雨”等气候异常是诱因;
    • 明代吴又可《瘟疫论》突破传统“六气致病说”,首次提出“戾气”理论,认为疠疫由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
    •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了淮泗地区“朝发夕死”的疠疫案例。
  3. 现代视角解读

    • 从微生物学看,对应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
    • 社会医学角度强调“人-病原体-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如新冠肺炎等新型传染病仍符合疠疫特征。
  4. 相关概念区分

    • 与普通“疫病”相比,疠疫更强调疾病的暴烈性和破坏性;
    • 与“疠风”(麻风病)存在交叉,但后者特指具体病症。

可通过等来源获取更多历史文献和病理分析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疠疫

疠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灾害性的传染病或流行性疾病。疠疫的拆分部首为疒和疋,整个字共有11笔,读音为lì yì。

来源

疠疫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隐公元年》中,是古代对疫病的称呼。《广韵》解释为“疫也”,意指疾病的蔓延和流行。疠疫也常用于描述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例如鼠疠、瘟疫等。

繁体

疠疫的繁体字为「癘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疠疫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战国时期的竹简所写的疠疫为「疒疋疌」,其中「疌」是一个已经不再使用的部首,表示与疾病相关。

例句

1. 这个城市最近爆发了疠疫,市民们都很担心。

2. 面对疠疫的威胁,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加强了疫情防控工作。

组词

疠疫可以与许多词语组成新的词语,如疠疫蔓延、疠疫爆发、疠疫防控等。

近义词

疫病、流行病、传染病

反义词

健康、安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